sap EDI跨公司销售配置

sap EDI跨公司销售配置

ID:28702356

大小:33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3

sap EDI跨公司销售配置_第1页
sap EDI跨公司销售配置_第2页
sap EDI跨公司销售配置_第3页
sap EDI跨公司销售配置_第4页
sap EDI跨公司销售配置_第5页
资源描述:

《sap EDI跨公司销售配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业务场景:1801公司对2610的物料进行跨公司销售。我定义了两个销售组织YZCL和CL03,分属于两个公司2610和1801,以及一个属于交货公司2610的交货工厂YZCL。所用销售定单类型为ZCM5。对应标准的开票类型F2和公司间开票类型IV。要求:跨公司销售通过EDI实现发票的自动过帐,即当最终2610出具内部发票时,能通过EDI自动产生1801的校验发票。我的配置如下:一.销售部分的配置:1.建立销售两个销售范围:YZCL-M2-M2和CL03-M2-M2,2.建立交货方2610的客户39999999,该客户分配给

2、销售方1801下的销售组织CL03(在销售公司间出具发票里),也就是说39999999为内部客户号;当然,定单类型ZCM5被设定允许公司间开票(定义公司间开票的定单类型)。以及将地点YZCL分配给组织单位YZCL3.把地点YZCL分配给两个销售组织-分销渠道4.建立公司1801、采购组织CL00的供应商41000000,这个供应商5.维护自动过帐到供应商科目:建立逻辑地址26100039999999,该逻辑地址对应公司代码1801的供应商41000000。公司间开票类型IV(激活科目分配)和输出类型RD04都是系统自定义好

3、的6.分配消费者/供应商到销售组织数据:购货方编号/供应商号码/组织/分销渠道/部门/销售单据类型为39999999/41000000/YZCL/M2/M2/ZCM57.为EDI外向处理确定合作伙伴系统标准配置已经满足8.销售部分的一般配置略去二.后勤-常规的配置:1.维护ALE端口定义:建立端口CLMROEDI反映访问测试是正常的。1.维护ALE合作伙伴参数文件:出站参数:消息控制为V3/RD04/SD08进站参数:三.财务会计1.输入程序参数给EDI发票参数:其中记帐码40为对客户收款清帐时借方分录,50为客户方对供应

4、商付款清帐时的贷方分录,22为冲消发票,31为发票。2.为EDI收进发票分配公司代码:(这一配置帮助说明似乎可以不要,目前不明)1.为EDI程序分配税码:意思是对供应商41000000(即交货方)的销项税码影射到内部客户(销售方)的进项税码2.另外为EDI程序分配总帐科目需要配置吗?客户和供应商主数据本身不是有统驭科目吗?这一点我得请教大家。四.前台创建消息类型RD04的条件1.T-CODEVV31创建五.出现问题:在创建了定单和向外部客户39999998(销售方的客户)成功出具发票后,可以成功地做公司间的内部发票。但这个

5、时候无法加入RD04消息类型,提示错误:为合作伙伴39999999维护电子数据交换连接数据消息号VN032DiagnosisThesystemcouldnotlocatetheEDIpartneragreements(outbound)forpartner39999999.SystemResponseYoucannotusetransmissionmedium'EDI'withthispartner.ProcedureMaintaintheEDIpartneragreementsforpartner39999999.Mak

6、esuretocreateentriesforoutputcontrolaswellasforoutboundparameters.看内容似乎是要维护合作伙伴39999999的EDI输出控制和输出参数项。但我上边已经做了啊,为什么还是有问题呢?ItisaproblemintheALEarea.TrythetransactionWE20tocheckifthe"outboundparameter"andthe"inboundparameter"arecorrectlymaintaine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