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学归经

中药的学归经

ID:28704723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3

中药的学归经_第1页
中药的学归经_第2页
中药的学归经_第3页
中药的学归经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的学归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第二节归经归经,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例如,龙胆草能归胆经,说明它有治疗胆的病症的功效;藿香能归脾、胃二经,说明它有治疗脾胃病症的功效....。药物归经这一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的。由于经络能够沟通人体的内外表里,所以一旦人体发生病变,体表的病症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内在的脏腑,脏腑的病变也可通过经络而反映到体表。各个脏腑经络发生病变产生的症状是各不相同的,如肺有病变时,常出现咳嗽、气喘等症;肝有病变时,常出现胁痛、抽搐等症;心有病变时,常出现心悸、神志昏迷等....。在临床上,用贝母、杏仁能

2、止咳,说明它们能归入肺经;用青皮、香附能治胁痛,说明它们能归入肝经;用麝香、菖蒲能苏醒神志,说明它们能归人心经....。由此可见,药物的归经也是人们长期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疾病的性质有寒、热、虚、实等不同,用药也必须有温(治寒症)、清(治热症)、补(治虚症)、泻(治实症)等区分。但是发病脏腑经络又是不一致的,如热性病症,又有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在用药治疗时,虽然都需要根据“疗热以寒药”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的原则选用性质寒凉的药物,然而还应该考虑脏腑经络的差异,鱼腥草可清肺热、竹叶可清胃热、莲子心可清心火、夏枯草

3、可清肝火,就是由于它们归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同样原因,对寒症也要进一步分肺寒,脾寒....,虚症要分脾虚、肾虚....,实症要分燥屎里结(大肠实)、痰饮停聚(肺实)....。在治疗上,温肺的药物,未必能暖脾;清心的药物,末必能清肺;补肝的药物,未必能补肾、泻大肠的药,未必能泻肺……,所有这些情况,都说明药物归经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应用药物的时候,如果只掌握药物的归经,而忽略了四气、五味、补、泻等药性,同样也是不够全面的。因为某一脏腑经络发生病变,可能有的属寒、有的属热,也有可能有的属实、有的属虚,那就不能因为重视归经,而将能归该经的

4、药物不加区分地应用。相反,同归一经的药物种类很多,有清、温、补、泻的不同,如肺病咳嗽,虽然黄芩、干姜、百合、葶苈子都能归肺经,在应用时却不一样,黄芩主要清肺热、干姜主要能温肺、百合主要补肺虚、葶苈子主要泻肺实....,在其它脏腑经络方面,同样也是如此。归经是中草药性能之一,性味也是中草药的另一方面的性能,其它还有升降浮沉、补泻等性能,应该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能,才能在临床治疗中更好地运用各种中草药。关于药物的归经,古代文献上又曾将它和“五味”联系起来,认为:味酸---能入肝。味苦---能入心。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味辛---能入肺。味甘-

5、--能入脾。味咸---能入肾。这种归纳,虽然对一部分药物是符合的,但绝大部分与客观实际情况并不一,不能作为规律性来认识。【文献摘录】《珍珠襄》:「引经报使:手少阴心:黄连、细辛。手太阳小肠,高本、黄蘗(柏)。足少阴肾:独活、知母、桂、细辛。足太阳膀胱:羌活。手太阴肺:桔梗、升麻、葱白、白芷。手阳明大肠,白芷、升麻、石膏。足太阴脾:升麻、苍朮、葛根、白芍。足阳明胃:白芷、升麻、石膏、葛根。手厥阴心包络:柴胡、牡丹皮。足少阳胆:柴胡、青皮。足厥阴肝: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手少阳三焦:连翘、柴胡。    上:地骨皮。    中:青皮。

6、    下:附子。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