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原理】(【社会学】)讲课大纲

【社会学原理】(【社会学】)讲课大纲

ID:28995005

大小:10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15

【社会学原理】(【社会学】)讲课大纲_第1页
【社会学原理】(【社会学】)讲课大纲_第2页
【社会学原理】(【社会学】)讲课大纲_第3页
【社会学原理】(【社会学】)讲课大纲_第4页
【社会学原理】(【社会学】)讲课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原理】(【社会学】)讲课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会学原理】(【社会学】)讲课大纲第一讲社会学基本问题及社会的基本理论【本讲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节通过简要学习社会学史,了解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了解社会学发展史上著名的人物及流派,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西方社会学的重要区别。通过对社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的观点、学科地位及其功能等的介绍,使学员初步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情况,为后续深入学习、研究奠定入门基础。本节的重点是掌握:社会学的定义、研究领域。基本掌握:社会的(良性、中性、恶性)运行和(协调、模糊、畸形)发展、社会学基本问题与社会学研究功

2、能。一般性了解:社会学产生的原因、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第二节主要介绍社会的定义、特征、构成要素及功能,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的表现形态的分析等。本节的重点是掌握:社会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社会的特征和功能、社会结构以及社会运行的状况、原则。【授课内容】第一节社会学基本问题一、产生及发展(一)产生的标志“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二)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形成发展过程1.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

3、的要求而产生的,这个“时代实践的要求”,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其时代要求表现为三大方面:一是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二是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三是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2.社会学形成的思想来源第一,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给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带来了重要启示和影响,例如,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

4、他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在中国,严复把社会学翻译成为“群学”,也是受到荀子关于“人生不能无群”等思想的启示。第二,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傅立叶特别是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当然也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西方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思潮也受到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以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派的影响。韦伯的社会学既受德国人文科学观点、又受英法实证主义影响。第三,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

5、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促进了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18第四,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有关人口、商业、男女性比例、自杀率等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辩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迪尔凯姆的《论自杀》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3.形成发展过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社会学产生于

6、19世纪中叶的西方社会转型之中,孔德、斯宾塞、涂尔干、韦伯等为西方社会学的创立和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具有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理论多元化、分科化、方法科学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逐步扩大等特点,形成诸如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交换理论等理论流派。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始终表现为一种维护型的社会学。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实质上是一门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它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革命

7、批判型的社会学,对社会主义社会则表现为维护建设型的社会学。社会学是19世纪末开始从西方传入中国并得以发展的,新中国自1952年中断社会学学科,到1979年才开始恢复重建,改革开放及社会的快速转型,推动着中国社会学快速发展。二、研究对象社会学的特点在于研究其他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作专门研究的东西。这就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它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三种类型: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恶性运行和畸型发展。所谓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

8、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则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高度适应的体现,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理想模式。所谓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所谓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一)定义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