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综合测试卷初二语文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综合测试卷初二语文试题

ID:29093693

大小:6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6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综合测试卷初二语文试题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综合测试卷初二语文试题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综合测试卷初二语文试题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综合测试卷初二语文试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综合测试卷初二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题号一二(一)(二)(三)(四)三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2分)A.藻荇(xìng)  倍穹(qióng)  燕山(yān)  朝(zhāo)发白帝B.飞漱(shù)沃日(wò)荒秽(huì)雾凇沆砀(hàng)C.曦月(xī)京尹(yǐn)荷锄(hè)属(zhǔ)引凄异D.沿溯(shù)僦赁(lìn)长堤(dī)素湍(tuān)绿潭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无误的一项是(A)(2分)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C.念无/与

2、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2分)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B.青林翠竹,四时俱备。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4.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2分)A.晓雾将歇(消散) 念无与为乐者(想念)B.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良多趣味(实在)C.随波而逝(消失) 一舸无迹(船)D.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夕日欲颓(颓废)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2分)A.    B.C.D.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2分)A.《观

3、潮》是南宋词人周密所作。B.《三峡》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所著。C.《答谢中书书》作者为南朝梁时的陶弘景。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称“大苏”的苏轼。7.古诗文默写。(4分)(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三)》中既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又隐含了对黑暗腐败的官场的厌恶之感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3)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以及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朝气蓬勃的活力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4)“一切景

4、语皆情语。”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借登楼所见的历历在目的芳草绿树,烘托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刘禹锡《秋词》中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通过描绘晴空中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8.在读书节活动中,你班举办“《朝花夕拾》我来讲”读书交流会,请完成下面两项任务。(8分)(1)请你结合《小引》(即序言)的内容,为本次读书交流会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60字)。(2分)示例:(1)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朝花夕拾》,走进鲁迅先生为我们勾画的一幅幅优美的生活画卷,走进他多姿多彩的童年吧!(2)一位同学提供了A

5、、B两段文字,设计了两个问题,请你回答。(6分)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阿长与〈山海经〉》)B.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五猖会》)①A、B两段文字分别是哪两件事产生的影响?请简要概括。A.阿长送我绘图的《山海经》B.在我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这本书②分别说说这两件事对作者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A.让作者感受到了阿长伟大的爱。B.让作者感受到了家长的霸道及对儿童天性的摧残。(意思

6、对即可)【解析】(1)考查对开场白的把握。完成时,要注意读书活动所面对的对象是全班同学,所讲内容要结合《小引》(即序言)的内容,围绕《朝花夕拾》展开,同时这一开场白要能对整个读书交流会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2)直接考查对文学名著《朝花夕拾》的把握。完成①,要把握住两件事分别是谁做的,然后再进行概括。二、阅读理解(46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5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9.《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尾联抒发了作者

7、思乡的感情。(2分)10.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请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3分)“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0分)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

8、,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