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张杨命运异同论.doc

西安事变张杨命运异同论.doc

ID:29132967

大小:4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6

西安事变张杨命运异同论.doc_第1页
西安事变张杨命运异同论.doc_第2页
西安事变张杨命运异同论.doc_第3页
西安事变张杨命运异同论.doc_第4页
西安事变张杨命运异同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安事变张杨命运异同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安事变研究》系列之二西安事变张杨命运异同论如皋蒋文祥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当事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一位被蒋介石囚禁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一位则早在蒋介石败逃台湾前就惨遭杀害。同为西安事变主角,为何两人命运不同?杨虎城为什么难逃一死?而对张学良,蒋介石为什么既不敢杀又不敢放?本文试图对此作些研究与探讨,以求教于专家与同行。一、杨虎城为何难逃一死?蒋介石为什么要杀害杨虎城?杨虎城被害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参与发动了西安事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后来的所谓“言行不慎”又使“点数”逐渐“到达”。及至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介石面对残山剩

2、水,抚今追昔,自然要把账算到造成共产党“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西安事变上。于是杨虎城也就难逃一死了。首先,“兵谏”扣蒋的动议来源于杨虎城。正是杨虎城建议张学良“软说不行就硬干”,只有运用“兵谏”策略捉住蒋介石,才有希望使他停止对共产党作战,并团结全国共同抗日。这是杨虎城被杀的第一个原因。据曾任杨虎城将军机要秘书的王菊人回忆,1936年下半年,张、杨有次见面谈到捉蒋联共的问题。张突然问杨,怎样才能达到我们抗日的目的呢?杨说,先要停止内战。张说,我同蒋谈过好几次停止内战的事,蒋的态度很坚决。蒋说,等我死了以后,你再不去剿共好了。于

3、是,杨虎城乘机向张学良建议:咱们要“软说不行就硬干”。[1]张沉思了一下说,这个办法好,刚柔相济,刚柔并用。同年12月7日晚,张约杨到他的官邸商量停止内战的办法。张说,我们再劝他一次,他再不听,“先礼后兵”,那我们对得起他。杨说,蒋是个死不回头的人,哪能劝得过来?凭嘴说服蒋不打内战去抗日,是不可能的事。但杨不便过于拦张,答应试一下再看。次日上午,张见蒋回来告诉杨:“我劝说失败了。蒋还拍桌子和我吵了一架,你可再走一趟。”杨已预料到劝说蒋停止内战是无望的,但他还是去了。他对蒋说,看国内形势,不抗日,国家是没有出路的,人心是趋向抗日

4、的。对红军的事宜用政治方法解决,不宜再对红军用兵。当时蒋的态度表面上很平和,但他顽固坚持反共立场,傲慢而严厉地对杨说:“我有把握消灭共产党,我决心用兵……如果共产党还要顽抗,我们将以数十倍的兵力,对付这些残余之众。消灭他们我有绝对把握。”蒋还对杨说:“你是本党老同志,要知道,我们和共产党是势不两立的。消灭了共产党,我会抗日的。”杨看蒋的态度已无法挽回,便回西安。杨从华清池回来立即见张,商量行动计划。他认为,不能再失时机,不能失去人心。并说,我们为了国家,对蒋已仁至义尽了,现在只有干(指扣蒋)的一条路。12月11日深夜,扣蒋的事

5、情安排已定,杨对其部下说,我们为了抗日,先得停止内战,除扣他逼他,没有别的停止内战的办法。只要把蒋扣起来,他预定的一切军事部署都会落空,内战自然就停止了。不抗日,蒋介石没路走,我们除抗日外,也没路走。那时候,谁不抗日,百姓就会反对谁,举国一致抗日的局面,自然会形成。这时有人问他:“把蒋扣了,其他实力派不响应,怎么办?”杨说:“实力派不响应,我们照样单独干。我们干的是百姓愿意干的事,百姓一定会响应我们。老百姓的力量比任何实力派的力量都大得多。”[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对蒋介石实行

6、“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翌日,张学良在西安“剿总”总部大礼堂集合全体官佐讲话说明事变经过时,其中说到这样两句话:“杨主任态度很坚决,问我你干不干?你不干,我自己行动……我要干了!”[3]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采取“硬干”、“兵谏”扣蒋的建议是杨虎城最先提出的。报复心极重的蒋介石自然也决不肯轻饶了他。其次,杨虎城坚决反对“贸然释蒋”。杨不同意张在蒋没有作出书面保证,改变其政策的情况下放回南京去。这是杨之被害的第二个原因。张学良曾对奉蒋介石之命伴他读书的邵力子说过:“送蒋回南京,完全是我自己的主张,虎城表示坚决反对

7、,因我坚决要这么办,虎城也没办法。”[4]杨虎城之所以坚决反对张学良“贸然释蒋”自有他的道理。他比张学良年长8岁,且出身贫苦,经过长期复杂的斗争,政治经验比较丰富。他自1929年附蒋以来,在与蒋的直接接触和曲折斗争中,对蒋颇有认识。杨常对自己身边的亲信人士说:“蒋一贯对人没有诚意,不应对他抱有什么幻想。”[5]杨虎城一直有一个说法,蒋介石是个政治流氓,中国任何军阀,包括我们在内都“缠不下”(陕西方言,即“斗不过”的意思),哪一个没有败在他手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够得上蒋的“敌手”。[6]杨虽对放蒋没有意见,但对如何放法,却认为必

8、须考虑周密,要慎之又慎。他说:“只要我们提出的救国主张蒋能接受,并保证实现,中央军能退出潼关,我们便放他。”[7]他还认为,绝不能轻信蒋的所谓“人格担保”,“蒋的人格是不可靠的”[8],必须抓到蒋介石的辫子,才能使他有所顾忌,而不至自食其言,乃至回过头来打击报复。当时有人根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