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十校联考历史试卷.doc

高三十校联考历史试卷.doc

ID:29136332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6

高三十校联考历史试卷.doc_第1页
高三十校联考历史试卷.doc_第2页
高三十校联考历史试卷.doc_第3页
高三十校联考历史试卷.doc_第4页
高三十校联考历史试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十校联考历史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三十校联考历史试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回答1-3小题。1.唐朝中央政府承认周边各族政治上的“自治权”,不直接干涉各族内政,体现这一政策的是A.设立机构B.联姻通好C.册封首领D.会盟亲善2.清朝在天山南路统治得以巩固是在A.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之后B.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后C.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以后D.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叛乱以后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进一步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面貌,使其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A.乡镇企业发展迅速B.大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2、C.人民政府给予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比较大D.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建立和发展起来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与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的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回答4-7题。4.丝绸之路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动”。以下不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A.大秦使者将象牙,犀角等礼物赠送给东汉皇帝B.中国铁器,丝绸西传C.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西传D.佛教传入中国5.我国古代科技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面貌”的有①造纸术②印刷术③地动仪④指南针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6.江**同志曾经指出:“中国文化建设,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

3、共同成果。”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①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②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向共和”的民主思想广泛传播④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⑤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④⑤7.列宁指出“法国大革命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这说明①19世纪的文明与文化都是法国大革命创造的②法国大革命具有世界意义③法国大革命影响了整个19世纪④法国大革命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③④C.

4、②D.②③④在中国历史上,历代政权在富民政策与措施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回答8-11题。8.北宋王安石变法采取的一系列富民政策中,收效最大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农田水利法D.方田均税法9.近代洋务派在“求富”的旗帜下,创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主要体现在A.其产品提高了中国的军事实力B.其产品加强了对外经济交流C.它们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其生产的产品占领了中国部分市场1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的富民措施中,旨在改变不合理生产关系的是A.合理调整工商业B.统一财经C.稳定物价D.在工矿业中进行民主改革11.1978年我国农村由人民公社体制改为家庭承

5、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分散性B.农村生产力落后C.对左倾错误彻底纠正D.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是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和做法。回答12-16题。12.在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对中华民族形成稳定的共同体起推动作用的是A.推行郡县制,设置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C.以小篆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13.下列清政府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②设置驻藏大臣③设置台湾府④签订《尼布楚条约》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②①④14.19世纪中期,世界政治舞台上出现了林肯、

6、加富尔、俾斯麦等著名政治家,他们为促进和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活动主要适应了A.反对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需要B.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对外侵略扩大市场的需要D.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需要15.二战后,朝鲜半岛分裂局面的出现,其根源是A.民族矛盾B.朝鲜战争C.美苏争霸D.美苏划分势力范围16.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意志、美国在国家统一和主权独立方面的的共同点是A.都由资产阶级领导B.排除外来侵略C.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D.有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要方针。为此,借鉴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很有必要,回答17—20题

7、。17.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这些主张所放映出的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C.奴隶制开始崩溃  D.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18.“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所放映出的我国五十年代末破坏了社会和谐的现象,主要是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19.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极其不和谐局面,罗斯福政府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