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非金属知识规律(1)”分析及教学建议

高考化学 “非金属知识规律(1)”分析及教学建议

ID:29386548

大小:2.13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9

高考化学 “非金属知识规律(1)”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1页
高考化学 “非金属知识规律(1)”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2页
高考化学 “非金属知识规律(1)”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3页
高考化学 “非金属知识规律(1)”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4页
高考化学 “非金属知识规律(1)”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 “非金属知识规律(1)”分析及教学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化学专题“非金属知识规律(1)”分析及教学建议●高考趋势展望本专题包括硫、氮、磷、碳、硅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其高考的热点是:1.硫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硫化氢的强还原性,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浓硫酸的性质及应用,SO、SO2的检验,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气体的制取和收集。2.氮气分子结构与其稳定性,氨气、铵根离子的检验与鉴别,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应用,浓硝酸的强氧化性,白磷的分子结构,磷酸与碱反应产物的判定。3.碳、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二氧化碳气体制取与检验,二氧化碳与碱(NaOH)、二氧化硅与

2、碳等反应产物的确定,金刚石、石墨、晶体硅、二氧化硅的结构和性质。硫、氮、磷、碳、硅等元素知识是非金属元素的命题热点之一,该类试题常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与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及化学计算密切结合。今后命题的热点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知识内容,以化工生产或环境保护为背景,综合考查物质的性质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实验和计算。二氧化碳作为与生物学相互联系的重要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动物新陈代谢的产物),在今后的综合测试中应引起重视。●主干知识整合1.硫及其化合物(1)相互转化关系(2

3、)重要反应规律的应用硫和硫的化合物及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是通过氧化还原规律联系在一起的。低价态的硫元素通过氧化反应,可以变为较高价态的硫元素,高价态的硫元素通过还原反应,可以转变为较低价态的硫元素。要能熟练写出H2S、S、SO2、H2SO4等含硫物质相互转变的化学方程式。相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间,是通过酸碱反应规律联系在一起的:把上述含硫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酸碱反应规律结合在一起,便可从纵、横两个方面提示出硫及其化合物中的相互联系,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2.氮及其化合物(1)相互转化关系(2)分析理解元素化

4、合物性质的方法。从分析N2、NH3的分子结构入手,掌握N2的稳定性、NH3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从分析N、P在周期表的位置入手,掌握NH3、PH3的性质差异,HNO3和H3PO4的酸性、氧化性差异。从分析NH3、N2、NO、NO2、HNO3中氮元素的不同价态和有关反应入手,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氮、磷由于含多种价态,因此其化合物性质多是氧化性还原性。解题首先要从元素的价态变化与氧化性还原性的规律入手,然后再由得失电子守恒来列式求解。3.碳及其化合物(1)相互转化关系(2)从对比分析硅单质晶体与金刚石、

5、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晶体结构入手,掌握它们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差异的根本原因。从分析硅及其化合物入手,ⅣA族与ⅤA、ⅥA、ⅦA族非金属元素比较,其特殊性为:①单质以还原性为主,表现为难与H2生成气态氢化物,制取单质通常用还原法,如用C还原SiO2制单质硅;②难于形成离子,表现为与其他元素化合时,形成共价键,而不能形成离子键,特别是单个原子不能形成离子;③固态氢化物极难溶于水,且不显示酸性,还原性均较强,易燃烧,如SiH4在空气中可自燃。思考讨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核心是其化学性质及应用,应该如何来分析理解物质

6、的化学性质?答:(1)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原子结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决定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构成物质的分子中化学键的强弱决定物质分子的稳定性等。(2)由物质的属类(酸、碱、盐、氧化物、氢化物、单质类别)来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使之系统化、条理化。(3)根据元素的价态变化规律分析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如硫元素有四种价态(、、、),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在转化中,-2价硫是最低价态,不可能再得电子,只具有还原性;+6价硫是硫的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0价和+4价硫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7、。(4)注意许多物质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如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碘遇淀粉变蓝色等。●精典题例导引【例1】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浓H2SO4的特性。浓H2SO4表现吸水性的前提是物质中含有水分子,利用此性质可干燥除氨气、还原性气体外的气体;而表现脱水性时,一般物质中无水分子,但含氢、氧两

8、元素,将H、O原子按2∶1的物质的量比脱出,故A、C皆不正确;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时可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但在常温下不与Cu反应却能使铁、铝等钝化,故B不正确。本题答案为D。答案:D【例2】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V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