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的艺术哲学

论苏轼的艺术哲学

ID:29436309

大小:5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9

论苏轼的艺术哲学_第1页
论苏轼的艺术哲学_第2页
论苏轼的艺术哲学_第3页
论苏轼的艺术哲学_第4页
论苏轼的艺术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苏轼的艺术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苏轼的艺术哲学——以文学散文为中心内容提要本文从艺术哲学的角度探讨苏轼文学散文的价值。指出苏文的基调是弹奏出了儒家博大而深邃的人文精神;其主调是歌颂儒家积极的参与意识和百折不回的探索精神;其主旋律是展示当时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其艺术哲学的渊源主要是道家的自然观,面其主要表现形态则为“自然天成”四字。关键词儒家人文精神参与意识道家自然观自然天成一苏轼文学散文的基调是弹奏出了博大而深邃的儒家人文精神。文学即人学,有出息的文学家都会探讨人的价值,回答对人生的见解。苏轼对人的价值的认识及其人生态度基

2、本属于儒家思想体系。他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儒家的人文精神方面,这使他大大充实了自己,也影响到他文学创作的深度。“天地之精可以生万物,莫贵于人”的思想以及道德哲学中的理想人格是儒家精神的支柱之一。苏轼文学散文的基调正是弹奏出于这—博大而深邃的人文精神。他的作品,无论描绘自然还是描写社会,都透过自然与社会体现出这一伟大主题;他描写山川景物、日月风光,是为了捕捉大自然的灵气以充实人的精神世界,使人更显其万物之灵的本色;他一生写了大量的人物传略、铭文、碑记,是为了挖掘与弘扬人的崇高品格,以使人

3、的伟大之处永放光芒;特别当他的晚年,在严酷的政治迫害与贫穷折磨下创作的不朽的《雪堂记》、《赤壁赋》、《菜羹赋》、《桄榔庵铭》等千古之作,更是对人的崇高价值的不朽赞歌。他为政宽简,为人坦荡,为官清廉,为文天真烂漫、不事雕琢,反映人民意愿,体察人民情绪,都是他儒家道德人格的体现。可以这样说,苏轼文学散文最根本的美学价值和哲理性思考,莫过于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当他被贬出朝廷沦为罪人谪居黄州的时候,一篇《赤壁赋》唱出天地之间人为贵的思想。身为罪人,不过是弄权者强加于己,对自己的主体价值并

4、不由此而有丝毫污损。当面对大江及江上明月时,我为主,物为客,天地万物为我而设的观念,没有一丝迷惑。所以,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时候,便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尽情享用眼下那无边风月,并且自由地借历史以发感慨,痛陈胸前一片了悟,多么自觉的人性觉醒!多么伟大的人文精神!当他被一贬再贬,直贬到海南那荒漠林中的时候,他丝毫不觉矮人一等,更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在桄榔林中,就地取材,筑为小屋,作《桄榔庵铭》以明心志:“九山一区,帝为方舆,神尻以游,孰非吾居。”(《苏轼文集》卷19第5

5、70页,孔凡礼点校,中毕书局1986年版,以下同此)出人意表地突发奇想,说这林莽间的小屋,无异于广大宇宙间的一舆,以尻为轮,以神为马,遨游天地之间,多么自由自在!将个人置于宇宙之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遨游,虽出自道家的想像,却体现了儒家“人者,天地之精”的思想。一个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卓荦不群的人格形象,兀立于读者面前。研究.儒家的人文精神,不仅表现在从天地之间发现了人,从而肯定了人在自然界的位置,而且从社会和人际关系中肯定了个体人格的重要意义。在孟子的“天人合一”说中便已有道德意义,及其所言养

6、吾浩然之气,以及“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均见《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等,作为一种理想的个体人格的要求,已经成为超越阶级局限的全民族的优良传统。苏轼对此尤为看重。北宋嘉祐四年写的《民原庙赋》,对屈原人格美的赞扬,对屈原那横而不流、独立不倚的气节的由衷敬佩,对屈原那“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探索精神的崇敬,都标志着青年苏轼已经树立起追求完美的独立人格的坚定信念。他尊行“天以日运故健,日月以日行故明”(《御试制科策

7、》,见《苏轼文集》卷8第289页)的人生哲学,总是使自己“涤荡振刷卓然有所立”。(同上)无论是任职还是贬谪,他从不疏于个人的修身,更没有忘记过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他的创作的视角始终关注着自然万物的支配者、天地之间的万灵之物“人”的独立价值与品格,他的文学巨笔始终高唱着独立人格的颂歌。他一生把文学创作看作千古之事,热情讴歌别人的完美人格,也坦诚表达自己的真性情。无论是屈原、杜甫、陶潜、李白,还是范仲淹、欧阳修,凡见于他的笔端无不放射着理想人格的光辉。他特别善于发现前代英雄人物的品格特征,从大处把握,

8、竭力推崇,使之得以弘扬。在《李太白碑阴记》中,抓住一个“气”字赞扬李白的卓荦人格:“士以气为主。方高力士用事,公卿大夫争事之,而太白使脱靴殿上,固已气盖天下矣。使之得志,必不肯附权幸以取容,其肯从君于昏乎?”(《苏轼文集》卷11第348页)在《范文正公集叙》中,虽是序文,却字里行间透出对范仲淹人格的赞颂:“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苏轼文集》卷10第311页)主要歌颂的是范仲淹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襟怀。《祭欧阳文忠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