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诱发地震浅析

水库诱发地震浅析

ID:29712863

大小:20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2

水库诱发地震浅析_第1页
水库诱发地震浅析_第2页
水库诱发地震浅析_第3页
水库诱发地震浅析_第4页
水库诱发地震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库诱发地震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XX电站水库诱发地震浅析[摘要]:XX电站水库区内分布有三迭系中统个旧组灰岩,部分库段灰岩与库水直接接触,水库库容3.74×108m3,为大(2)型水库,XX电站水库具有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地震地质条件。本文对水库蓄水后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间水库区发生的一系列地震,就其与库水位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工程区区域地质背景、水库地质条件以及工程规模等,类比国内岩溶地区水库诱发地震震例,判断该系列地震群属岩溶塌陷型水库诱发地震。[关键词]:XX电站;水库诱发地震;地震监测;岩溶塌陷1工程概况XX水电站(原

2、窄丫口电站)位于云南省XXXXXX境内的XX江干流上,为XX江水电规划九个梯级电站中的第八级,水电站的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电站枢纽由土质心墙堆石坝、左岸岸边开敞式溢洪道、左岸引水系统、左岸泄洪(导流)洞、右岸泄洪(导流)洞、左岸交通洞、地面厂房等组成。XX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902m,相应库容为3.74×108m3,最大库水深度约87m,坝顶高程904m,最大坝高96.5m,电站装机容量210MW,为Ⅱ等大(2)型工程。XX水电站于2003年8月8日开工,次年11月8日实现截流,2006年12月2日电站下闸

3、蓄水,2007年5月5日首台机组发电,至同年9月3日,三台机组均投产发电。电站下闸蓄水后,陆续收到库区发生小地震的报告,据丘北县地震局《丘震函[2007]1号》文件,自2007年3月以来,在丘北县官寨乡境内频繁发生小地震,大非土村震感明显,群众反映异常现象是从电站蓄水以来才出现的。地震造成大小非土、六括、扯龙、旧城等地村民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响。2XX电站地震地质背景2.1区域地质背景2.1.1区域地质概况XX电站工程区域属滇东高原盆地区之曲靖岩溶高原盆地亚区与文山岩溶山原亚区交界处,为强烈切割的岩溶

4、高原山区,地形高差大。区内总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XXX两岸山脉高程2000m~2500m,河水面高程为785m~900m,相对高差1220m~1600m。XXX河谷以侵蚀作用为主,砂、泥岩河段,河谷相对较开阔,山顶呈浑园状,多属中山缓坡地形,而灰岩河段则呈峡谷地貌景观。区内主要发育有XXX水系。高原面被河流强烈侵蚀切割,由峰丛洼地、山间盆地过渡成峡谷。测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地层,零星分布泥盆系、石碳系、二叠系和第三系地层。泥盆系为一套浅海、半深海碳酸盐相和硅泥质~碳酸盐岩建造沉积;石炭系主要为一套浅海相

5、碳酸盐岩建造;二迭第主要为浅海相灰酸盐岩沉积建造;三叠系地层沿XXX两岸均有出露,区内发育最为完整,与工程关系最为密切,各统均有出露,岩相变化大,根据其岩性、岩相和生物组合等沉积建造的总特征,可将三叠系地层分成东西两个不同类型的沉积相区:东区为砂泥质的海盆型复理石沉积建造,西区为台地型碳酸盐岩沉积;第三系地层主要为内陆湖相碎屑沉积,多为未成岩的疏松砂、砾和粘土。第四系地层分布广泛,厚度变化较大,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山麓坡脚及河床中。本区属华南褶皱系之滇东褶皱带,地质力学构造体系属云南“山字型”构造体系的东

6、翼与南岭“纬向构造系”西延部分的复合部位。构造形迹为一系列规模较大的压性或压扭性断裂和褶皱组成的北东向构造带,其中XXX6断裂带是本区控制性构造,它对流域的地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控制着流域内的沉积建造及构造发育。XXX断裂属走向断层,由一组走向北北东至北东的压性逆冲断层组成。在本区,上述压性逆冲断层表现为平行、密集分布,延伸较远,且被次一级扭性断裂错移破坏了其沿走向的连续性。褶皱在本区表现为背斜舒缓,向斜紧密的特征。自北西向南东,向斜渐趋紧密,发生倒转,其东、西部褶皱的走向常被压性断裂破坏或被与其斜交的次

7、级扭性断裂切断。本区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砂泥质碎屑岩类裂隙水和碳酸岩类岩溶水。1.1.1区域构造稳定性区内断裂的新构造运动迹象不明显,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块的整体抬升,属穹状拱起形。本区外围,西侧依次有南北向的小江断裂带;北东向的师宗—弥勒断裂带,南侧有北西向的文山—马关断裂带。上述断裂均遭受过多期构造运动的加强和改造,力学性质复杂,挽近期活动性明显,为发震断裂,工程区外围主要活动性断裂见图1。1875年以来,发生在上述断裂带附近≥5级地震有10次。此外,XX县曾在1962年发生过一次5.5级

8、地震,震中烈度为Ⅶ度。图1工程区外围主要活动性断裂分布图根据本区新生代以来构造运动特点,结合邻区震源机制解以及有关地应力资料分析得出,区内现今构造应力场主要特征是:主应力方向为北西~北西西,倾角近水平。根据本地区历史地震强度随距离衰减规律分析,各次历史地震对工程区影响烈度均小于Ⅶ度。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在平坦稳定的一般(中硬)场地条件下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