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导学案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

ID:29784197

大小:237.6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3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_第1页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_第2页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_第3页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_第4页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四章4.1种群的特征一、学习目标1.种群具有哪些特征?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调查种群密度2、知识主线与辐射性别比例预测年龄组成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样方法取样调查法出生率、死亡率决定标志重捕法迁入率、迁出率二、自主学习(一)种群定义:分析以下是不是一个种群: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2.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总结种群概念要点:①;②;③。种群: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总和(二)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种群数量上的变化。所以是种群具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种群在单位或单位中的个体数称为,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特点:同一环境条

2、件下,不同物种不一样;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也不一样。1、种群密度(1)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简要写出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步骤:①②注意: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见的取样方法有:取样法取样法样方大小:一般以(填形状)为宜,若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③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做好记录计数原则:方框内+相邻两边上(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④计算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值。种群密度=(N1+N2+N3+N4+…+Nn)/n本方法的适用范围:(2)如果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法。如果在1公顷

3、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只/公顷。本方法的适用范围:注意问题: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伤害;2.标志物不能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生活;3.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期内不能脱落;4.在调查期内应该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同时也没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计算方法: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N:M=n:m,可得:N=思考N:M为什么等于n:m,M/N的意义是什么?n/m呢?所以本方法的使用条件:①标志

4、个体在种群中分布均匀,与未标志个体被捕机会相等②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或死亡及迁入或迁出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2、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出生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时间内的个体数目。死亡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时间内的个体数目。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3.意义: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三)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

5、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3.意义: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的年龄组成是。ABC(2)类型:种群所属类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BC(3)意义:通过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_________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2.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2)类型①雌雄相当型,如;②雌雄型,如人工控制

6、的种群(猪、鸡)等;③雌雄型,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3)性别比例的应用:控制虫害。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三、问题与例题问题1:生命系统包括哪些层次?一块草地中所有的马尼拉草属于生命系统的什么层次?什么是种群?问题2:它作为一个种群有什么样的特征?如果你发明了一项除草剂,要将这些马尼拉草除去,你将怎样检测除草效果?怎样简便而准确获取使用前后杂草的数量?问题3:样方法对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都很能很好的估算种群情况。现在如果我想调查某地区狼的种群

7、密度,还能用样方法吗?如果不能,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呢?典例: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原则,即,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四、课堂总结四、目标检测:1.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A.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现有出生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