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

ID:29820149

大小:4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4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C.西装传人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D.西方饮食文化传人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2.1840年鸦片战争后,北京的六国饭店是较高档的西餐饮食店,是中国达官贵人摆阔气的地方,所谓“海外珍奇费客猜,两洋风味一家开。外朋座上无多少,红顶花翎日日来”。晚清宫廷、王府和民国时期政府要员的官邸,或设有“番菜房”,或聘有番菜

2、烹调师,有的甚至发展为“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都市西餐业的兴旺,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这一文化模式的体验②国人崇洋心理越来越浓③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也引起了中国近现代饮食生活的较大变化④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3.“又是庚中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南京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宋时期B.明朝后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成立后4.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

3、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5.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A.报道国内外大事B.娱乐大众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6.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D.世界电影开

4、始进入有声时代7.上海外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了()A.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B.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C.洋务运动全面开展D.中西文化交流频繁8.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①轿子②马车③轮船④汽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A.民族危机的困境B.维新思

5、想的启蒙作用C.文学革命的影响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10.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物质修明,尤重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摆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这表明,康有为主张剪辫的根本出发点是A.安全生产B.推翻清朝统治C.发展国力D.禁绝西方文化11.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与网友在线交流,外国媒体高度肯定这一事件,称交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声民意的重视,中国的互联网必将迎来一个更大更快的发展。而中国互联网建设发展迅速的

6、主要原因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B.微软公司的积极帮助C.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D.国民教育素质的不断提高12.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当时什么社会现象A.崇洋现象B.洋货倾销严重C.全盘西化D.学习西方迫切13.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

7、是信息社会中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14.1925年,浙江绍兴吴老太爷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A.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B.轮船往来黄浦江上,汽车穿梭在马路上C.报童手持报纸叫卖D.居民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15.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A.西方风气

8、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二、非选择题1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电报作为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真正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当时,列强为了利用电报这种全新的通讯工具,提高政令军情传达的速度和效率,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控制,提出了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但遭到清廷婉拒。1874年,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清廷看到了通迅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朝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