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深模具设计资料

拉深模具设计资料

ID:29876605

大小:515.0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4

拉深模具设计资料_第1页
拉深模具设计资料_第2页
拉深模具设计资料_第3页
拉深模具设计资料_第4页
拉深模具设计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拉深模具设计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拉深模具的设计收藏此信息 打印该信息 添加:用户投稿 来源:未知     拉深模按其工序顺序可分为首次拉深模和后续各工序拉深模,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压边圈的结构和定位方式上的差异。按拉伸模使用的冲压设备又可分为单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双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及三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压边装置的不同(弹性压边和刚性压边)。按工序的组合来分,又可分为单工序拉深模、复合模和级进式拉深模。此外还可按有无压边装置分为无压边装置拉深模和有压边装置拉深模等。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拉深模典型结构。1一凸模;2一

2、定位板;3一凹模;4一下模座图4.6.1无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    1.首次拉深模    (1)无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图4.6.1)此模具结构简单,常用于板料塑性好,相对厚度时的拉深。工件以定位板2定位,拉深结束后的卸件工作由凹模底部的台阶完成,拉深凸模要深入到凹模下面,所以该模具只适合于浅拉深。    (2)具有弹性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这是最广泛采用的首次拉深模结构形式(图4.6.2)压边力由弹性元件的压缩产生。这种装置可装在上模部分(即为上压边),也可装在下模部分(即为下压边)。上压边的特

3、征是由于上模空间位置受到限制,不可能使用很大的弹簧或橡皮,因此上压边装置的压边力小,这种装置主要用在压边力不大的场合。相反,下压边装置的压边力可以较大,所以拉深模具常采用下压边装置。    (3)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图4.6.3为在通用压力机上使用的落斜首次拉深复合模。它一般采用条料为坯料,故需设置导料板与卸料板。拉深凸模9的顶面稍低于落料凹模10,刃面约一个料厚,使落料完毕后才进行拉深。拉深时由压力机气垫通过顶杆7和压边圈8进行压边。拉深完毕后靠顶杆7顶件,卸料则由刚性卸料板2承担。1一凸模;2一

4、上模座;3一打料杆;4一推件块;5一凹模;6一定位板;7一压边圈;8一下模座;9一卸料螺钉图4.6.2有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    (4)双动压力机上使用的首次拉滦模(图4.6.4)因双动压力机有两个滑块,其凸模1与拉深滑块(内滑块)相连接,而上模座2(上模座上装有压边圈3)与压边滑块(外滑块)相连。拉深时压边滑块首先带动压边圈压住毛坯,然后拉深滑块带动拉深凸模下行进行拉深。此模具因装有刚性压边装置,所以模具结构显得很简单,制造周期也短,成本也低,但压力机设备投资较高。    2.后续各工序拉深模

5、    后续拉深用的毛坯是已经过首次拉深的半成品筒形件,而不再是平板毛坯。因此其定位装置、压边装置与首次拉深模是完全不同的。后续各工序拉深模的定位方法常用的有三种:第一种采用特定的定位板(图4.6.5);第二种是凹模上加工出供半成品定位的凹窝;第三种为利用半成品内孔,用凸模外形或压边圈的外形来定位(图4.6.6)。此时所用压边装置已不再是平板结构,而应是圆筒形结构。1-导料板;2-卸料板;3-打料杆;4-凸凹模;5-上模座;6-下模座;7-顶杆;8-压边圈;9-拉深凸模;10-落料凹模图4.6.3

6、落料拉深复合模1-凸模;2-上模座;3-压边圈;4-凹模;5-上模座;6-顶件块图4.6.4双动压力机上使用的首次拉深模图4.6.5无压边装置的后续工序拉深模图4.6.6有压边装置的后续各工序拉深模   (1)无压边装置的后续各工序拉深模(图4.6.5)此拉深模因无压边圈,故不能进行严格的多次拉深,用于直径缩小较少的拉深或整形等,要求侧壁料厚一致或要求尺寸精度高时采用该模具。    (2)带压料装置的后续各工序拉深模(图4.6.6)此结构是广泛采用的形式。压边圈兼作毛坯的定位圈。由于再次拉深工件一

7、般较深,为了防止弹性压边力随行程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可以在压边圈上安装限位销来控制压边力的增长(参见图4.5.8)。4.6.2 拉深模工作部分的结构和尺寸    拉深模工作部分的尺寸指的是凹模圆角半径凸模圆角半径,凸、凹模的间隙c,凸模直径,凹模直径等,如图4.6.7所示。图4.6.7拉深模工作部分的尺寸    1.凹模圆角半径    拉深时,材料在经过凹模圆角时不仅因为发生弯曲变形需要克服弯曲阻力,还要克服因相对流动引起的摩擦阻力,所以的大小对拉深工作的影响非常大。主要有以下影响:    (1)拉

8、深力的大小小时材料流过凹模时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结果需承受较大的弯曲变形阻力,此时凹模圆角对板料施加的厚向压力加大,引起摩擦力增加。当弯曲后的材料被拉入凸、凹模间隙进行校直时,又会使反向弯曲的校直力增加,从而使筒壁内总的变形抗力增大,拉深力增加,变薄严重,甚至在危险断面处拉破。在这种情况下,材料变形受限制,必须采用较大的拉深系数。    (2)拉深件的质量当过小时,坯料在滑过凹模圆角时容易被刮伤,结果使工件的表面质量受损。而当太大时,拉深初期毛坯没有与模具表面接触的宽度加大(图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