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法律制度》word版

《所得税法律制度》word版

ID:29953582

大小:16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25

《所得税法律制度》word版_第1页
《所得税法律制度》word版_第2页
《所得税法律制度》word版_第3页
《所得税法律制度》word版_第4页
《所得税法律制度》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所得税法律制度》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所得税法律制度     本章内容结构和重点内容:  第一节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税率、计税依据、应纳税额计算  掌握收入项目、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项目、准予扣除和不得扣除项目。  第二节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征收范围、计税依据、应纳税额计算  本章课程讲解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一、纳税人、征收范围  1.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提示1】包括内、外资企业和组织;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适用个人所得税)。  【提示2】以企业法人为单位,法人下设的分支机构、营业机构不是纳税人。  【提示3】

2、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划分标准二选一:注册地、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  【提示4】居民企业无限纳税义务;非居民企业有限纳税义务。纳税人判定标准举例征收范围居民企业(1)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2)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注册的公司,但实际管理机构在我国境内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非居民企业(1)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法规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企业;(2)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我国设立有代表

3、处及其他分支机构的外国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单选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是( )。  A.股份有限公司  B.合伙企业  C.联营企业  D.出版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根据规定,合伙企业缴纳的是个人所得税,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的有( )。  A.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  B.非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C.非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  D.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答案】A

4、BD  【解析】居民企业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外的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一般只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纳税。  2.扣缴义务人——针对非居民企业  (1)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然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税款由扣缴义务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时,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  (2)对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取得工程作业和劳务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税务机关可以指定工程价款或者劳务费的

5、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  二、企业所得税税率——比例税率种类税率基本税率25%预提所得税税率(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20%两档优惠税率(1)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2)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l5%  【单选题】某小型微利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定,2007年度亏损20万元,2008年度盈利35万元。该企业2008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 )万元。  A.1.5    B.2.25   C.3   D.3.7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企业所得税税率和亏损弥补的规定。如果上一年度发生亏损,可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弥补,一年弥补不

6、完的,可连续弥补516年,按弥补亏损后的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税额;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减按20%。2008年应纳企业所得税=(35-20)×20%=3(万元)。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居民企业:  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项目-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所得额计算中涉及的内容项目内容列举收入总额9项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不征税收入3项财政拨款;预算内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免税收入4项国债利息收入;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等扣除项目12项成本、费用、税

7、金、损失和其他支出等不得扣除项目5项不得扣除的支出(如税收滞纳金等)、折旧费、摊销费等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5年内  【提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税法不一致的,以税法规定计算纳税。  2.非居民企业:  (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一)计税收入——应掌握计税收入、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的划分,注意选择题或计算分析题。  1.收入总额的

8、确定  (1)销售货物收入;  (2)提供劳务收入;  (3)转让财产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他财产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