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奎那 论存在者与本质

阿奎那 论存在者与本质

ID:30099508

大小:544.5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26

阿奎那 论存在者与本质_第1页
阿奎那 论存在者与本质_第2页
阿奎那 论存在者与本质_第3页
阿奎那 论存在者与本质_第4页
阿奎那 论存在者与本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奎那 论存在者与本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存在者与本质53宗教哲学(专栏)论存在者与本质①〔意〕T.阿奎那/文段德智/译提要:本文首先从逻辑学与本体论的区分入手,强调了本质概念和存在概念的本体论或实存论性质,提出了一条区别于传统思辨哲学的从经验的存在者到先验的存在者的致思路线;尔后依次从质料与形式、本质与存在、主体与偶性三个层面阐述了阿奎那的本质特殊学说和实体(单纯实体和复合实体)学说;最后则强调了作为“第一存在”的“绝对单纯性”的上帝的本体论地位和形而上学意义。关键词:存在;本质;存在者;第一存在中图分类号:B503.21文献标识码:A引

2、言按照哲学家②在《天地篇》③第1卷中的说法,差以毫厘,失之千里。④因此,既然一如阿维森纳在其《形而上学》的开场白中所说,存在者⑤与本质是理智的原初概念,⑥则为避免由于对它们的无知而滋生错误,并探究有关难点,我们首先就应当阐明存在者与本质这两个术语的含义,它们各自是怎样显现在形形色色的事物中,又是怎样相关于①本文主要依据1976年罗马出版的Leonine拉丁版本以及1927年巴黎出版的PetriMandonnet编辑的拉丁版本译出,同时参照了1968年多伦多出版的ArmandMaurer编辑的英文版本,

3、和1997年PaulHasall出版的RobertT.Miller编辑的英文版本。译文中各章的标题即是参照1968年多伦多出版的ArmandMaurer编辑的英文版本添加上去的。译者在翻译该文的过程中,曾就教过台北辅仁大学哲学系的高凌霞教授。②指古希腊古典时期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③原文为CaelietMundi,大陆学者通常译作《论天》,似欠妥。④亚里士多德:《天地篇》,I,5,271b8-13。阿维洛伊在《<论灵魂>注》,III,评注4中也说过类似的话。参阅圣托马斯:《论天地》,第9讲,§4;雷奥尼

4、内编,III,第38页。⑤原文为“ens”。许多人译作“存在”或“在”,似欠妥。⑥阿维森纳:《形而上学》,I,6(维尼斯,1508年),72rb页以下。圣托马斯在《真理论》,I,1中,曾经对原初概念的意义作出过解释,断言理智首先认识到的是存在者。关于作为理智的原初的和自然的对象的存在,请参阅《神学大全》I,5,2;I,85,3;I,87,3,答1;I-II,94,2;《反异教大全》,II,83,§31;《<形而上学>注》,I,第2讲,§46;《<形而上学>注》,IV,第6讲,§605。也请参阅L.M.

5、雷吉斯:《语源学》(纽约,1959年),第284-289页。©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54世界哲学2007年第1期⑦属相、种相与种差这样一些逻辑概念的。既然我们应当由复合事物领悟单纯事物的知识,由经验的事物认识先验的事物,则我们在学习时从比较容易的东西起步就是恰当的了。因此之故,我们将从解说存在者⑧的含义起步,然后进展到解说本质的含义。第一章“

6、存在者”与“本质”这两个词的普遍意义应该看到,一如哲学家在《形而上学》第5卷中所说,对存在者本身可以用两种方式加以解说:按照一种方式它可以区分为10个范畴;按照另一种方式它则可以意指命题⑨的真实性。这样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在于:按照第二种方式,任何事物,凡是能够对之形成一个肯定命题的,就可以被称作存在者,即使那命题并没有肯定什么东西实际存在,⑩亦复如此。这样一来,缺乏(privationes)和否定(negationes)也就可以算作存在者了。因此,我们可以说“肯定是与否定相对立的”以及“盲是存在于眼中

7、的”。但是,按照第一种方式,则没有什么能够说成是存在者,除非能够指出有什么事物实际上存在。这⑦概念一词原文为“Intentiones”。拉丁词intentio是经院哲学家用作阿拉伯语中表示概念的词的译文。参阅A.M.郭依空:《伊本·西纳(阿维森纳)语言哲学汇编》,(巴黎,1938年),第253页,第469节。在圣托马斯看来,逻辑概念并不是原初的概念,而是派生的概念。原初概念或第一概念是关于实在的概念,第二概念则是由理智反思它自身或它理解的方式时形成的。它们不是关于实在的概念,而是关于概念的概念。关于概

8、念,请参阅R.斯密特:《圣托马斯·阿奎那的逻辑域》(海牙,1966年);H.D.希莫南:《圣托马斯·阿奎那著作中的“意向性”概念》,《科学哲学与神学评论》,19(1930年),第445-463页;A.黑文:《论圣托马斯哲学中的意向性概念(Inten2tionnel)》(巴黎,1942年),第47-53页;J.欧文斯:《基督宗教形而上学原理》(米尔沃克,1963年),第237-241页。后来,奥卡姆的词项逻辑中所讲的“第一概念”和“第二概念”之分与此有某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