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的极为神速

材料一中的极为神速

ID:30248971

大小:28.4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28

材料一中的极为神速_第1页
材料一中的极为神速_第2页
材料一中的极为神速_第3页
材料一中的极为神速_第4页
材料一中的极为神速_第5页
资源描述:

《材料一中的极为神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材料一中的极为神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  A.地理研究B.天文观测  C.迷信活动D.航海辨别方向  解析:从材料信息“阴晦观指南针”,可知这一时期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辨别方向。答案:D  2.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

2、发明了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D.活字印刷  解析:本题要读懂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主要得益于造纸技术的发明。中国起初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绢帛做书写材料。但是,竹木简太笨重,绢帛太贵,很难推广,有需要轻便书写材料的要求。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答案:A  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

3、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解析:北宋毕昇改进了印刷术,出现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速度。答案:C  4.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  解析: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入大食,活字印刷术在北

4、宋才出现,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  答案:A  5.《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A.印刷术B.指南针  C.火药D.造纸术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解析:题干材料信息反映了火药的威力。  答案:C  6.以下关于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

5、的是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唐朝时主要的火药武器有火箭和突火枪  C.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D.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解析: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宋朝时出现突火枪,隋唐时有雕版印刷的书籍。  答案:D  7.(XX年皖南八校联考)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得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石氏星表》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D.《金刚经》  解析:题目设计的情境是数学知识的运用,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九章算术》。  答案:B

6、  8.某校学生历史兴趣小组拟组织“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展览”。下列图片与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简仪同类陈列最合适的是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解析:郭守敬的简仪是天文仪器,B项符合要求。  答案:B  9.宋元时期,我国文化高度繁荣,能代表当时科技水平的重大成就的有①活字印刷术②郭守敬的简仪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

7、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元朝郭守敬制成简仪。  答案:A  10.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一度形成“东学西渐”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解析:所谓“东学西渐”,是指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传到西方,代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就是在宋元时期传播到西方的。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与西方交流的主要是经济方面,而到明清时期,西方出现了近代科学,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情况。  答案:C  11.《中国的世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