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磨损修补材料

汽车磨损修补材料

ID:30261646

大小:26.8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28

汽车磨损修补材料_第1页
汽车磨损修补材料_第2页
汽车磨损修补材料_第3页
汽车磨损修补材料_第4页
汽车磨损修补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汽车磨损修补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汽车磨损修补材料  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  1金属磨损自修复的功能特点和技术指标  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革命的表面工程领域新技术。它是一种对机械零件磨损区域进行自动补偿,恢复零件原始尺寸和力学性能的抗磨减摩技术。该技术采用了一种“矿石粉体润滑组合物”(粒度不大于10μm)的修复材料,添加到油品和润滑脂中使用。修复材料的主要成分为蛇纹石及少量的添加剂和催化剂,其常用组分(质量分数

2、)包含:蛇纹石[化学通式为3MgO·2SiO2·2H2O,结晶构造式为Mg3(Si2O5)(OH)4]50%~80%,软玉10%~40%,次石墨1%~10%。润滑油或脂作为载体,将修复材料的超细粉粒送入摩擦副的工作面上。它不与油品发生化学反应,不改变油的粘度和性质,也无毒副作用。这种自修复材料的保护层不仅能够补偿间隙,使零件恢复原始形状,而且还可以优化配合间隙。因此,有利于降低摩擦振动,减少噪声,节约能源,实现对零件摩擦表面几何形状的修复和配合间隙的优化。  金属陶瓷层具有如下异乎寻常的力学和物理性能。  表

3、面粗糙度:属极光表面类中的亮光泽面;  摩擦因数:~;  显微硬度:680~710HV;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电绝缘:~10μm的电绝缘层;  线胀系数:~×10-6;  冲击强度:500MP;  耐高温:1575~1600℃;  耐腐蚀:在高湿度、海洋环境、酸碱介质中不腐蚀。  2金属磨损自

4、修复技术的作用机理  金属磨损自修复,总微观过程上分为四个阶段:超精研磨,表面清理,修复剂微粒表面凹坑处充分冷作硬化,修复层形成。  当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中粒径为微米级的颗粒材料以润滑脂作为载体进入相互摩擦的机械零件中时,这些微粒材料在机械零件的摩擦中对相互摩擦的机械零件产生超精研磨作用,并通过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改变了摩擦表面的金属微观结构。  修复材料在机械零件摩擦表面发生的物理变化是:机械零件在相互摩擦过程中,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超细微粒颗粒被进一步碾碎,此时微小颗粒对金属摩擦表面产生超精研磨作用,有

5、足够硬度的微粒的超精研磨作用造成金属表面微凸体断裂,使得机械零件摩擦表面的光洁度进一步提高。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修复材料在机械零件金属摩擦表面发生的化学变化是:在超精研磨过程中,微凸体断裂时产生几百度的瞬间闪温,使微粒晶体中镁原子与摩擦表面的铁原子发生置换反应,促使抗磨修复材料在催化剂、活化

6、剂作用下发生微烧结、微冶金过程,从而在铁基金属摩擦表面生成铁基硅酸盐保护层,亦称金属陶瓷层。这一铁基硅酸盐保护层是在金属表面微凸体发生断裂出现闪温时产生的,在非磨损部位上不产生摩擦热,不发生化学置换反应。因而这种铁基硅酸盐保护层的生成有选择性,它只会在相互摩擦的机械零件金属摩擦表面生成。机械零件间不断发生磨损,摩擦面磨损严重时表面凸凹更明显,运动时有较多的机会产生更高的闪温,磨损产生的微凸体断裂和释放的热能使这种化学置换反应继续进行,抗磨修复材料发生微烧结、微冶金的机会也越多;当其表面生成一层金属陶瓷保护层后

7、,磨损部位的修复使其表面光洁度提高,摩擦因数降低,摩擦产生的热能下降,不能提供形成修复层所需要的高温,化学置换反应也就停止,修复层厚度不再增加。但是当这一耐磨保护层受到破坏时,金属表面的摩擦热急剧增加,新的置换反应又将开始,使耐磨保护层得到恢复。  3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

8、计划  欧忠文,徐滨士,马世宁,史佩京等,第一次提出金属磨损摩擦自修复原理,即摩擦自适应修复,摩擦成膜自修复,原位摩擦化学自修复。XX年,乔玉林,姜海等提出了摩擦表面微损伤的原位动态自修复,把纳米材料引入到了自修复中。乔玉林、徐滨士,张继辉,陈国需等,则在不同条件、不同接触形式下分别考察了软金属纳米铜和纳米锌自修复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美国研究了对低速冲击具有自修复能力的树脂复合材料。美国的国家纳米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