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法院信访制度

浅议法院信访制度

ID:30416045

大小:68.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9

浅议法院信访制度_第1页
浅议法院信访制度_第2页
浅议法院信访制度_第3页
浅议法院信访制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法院信访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法院信访制度行政法学院2005级黄晓燕[摘要]我国现行的法院信访制度及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法院信访制度存在着诸如行政性,管理、监督机制疲软无力,以及对当事人权利的规范运用问题。信访工作中也存在内容庞杂,人员素质,人力配置以及时效等问题。针对于此,建议从建立高效清晰的信访机制入手,同时增加执业人员素质,强化监督功能,贴进民众,从宏观和微观上着手构建信访体制。[关键词]制度缺陷 人力素质 时效 立法模糊机制重构监督法院的信访接待是法院工作的窗口,它在传播法律、联系群众、防止矛盾激化、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法治现

2、代化进程的发展和审判方式改革步伐的加快,法院信访较以往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笔者想通过对我国现行涉法信访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浅析,谈谈如何完善我国的法院信访制度。一、存在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现行的法院信访制度及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交错复杂。主要从四个方面的视角解剖,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从制度本身的缺陷来看。首先,法院信访具有行政性。在现行信访制度中,申诉人常向国家机关申诉,国家机关认为申诉人有道理的,即以“有错必纠”为由,要求法院复查进入再审,以息事宁人,当事人常不选择常规的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由法院审核是否符合再审条件。违背了法院信访的诉讼

3、性。由此可见,法院信访的行政性尤为明显。其次,信访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现行法院来信来访一般由立案庭进行登记接待、分类、处理。但对分流到相关业务庭或其他部门的信件、信访问题,由谁来负责、怎样处理、如何答复当事人等没有统一规定,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措施,导致相互推诿,引起申诉人不断上访。再者,对当事人滥用权利缺乏法律约束。部分当事人利用法律、制度上并没有制约申诉的次数、时间、信访的部门.于是有的就同一问题到处申诉上访、控告、无理纠缠,甚至辱骂法院信访工作人员,或者借助媒体影响法院正常的信访秩序。第二,从信访工作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看。

4、首先,就法院工作人员素质及机构设置方面而言,过去法官业务素质不高,审判质量低。甚至少数承办法官主观上有恶意,轻者不按程序办案,拖延办案,审理时没有一个公正中立的态度,开庭时间地点不规范,甚至心不在焉,没有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辩论,使当事人产生错觉,怀疑承办法官与对方有私,从而对裁判结果不服而申诉上访。重者办理“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枉法裁判,导致实体或程序甚至两方面的不公,甚至动用各种关系给当事人施加压力,致使审判不公,当事人不肯服判息诉。其次,部分上访、申诉案件处理不及时、不到位,或由于接访人员敷衍塞责、审查不细,久而久之,

5、超过诉讼时效,使案件陷入无法处理,当事人又不服判息诉的境地。再者,法院监督机制发挥的效果不如人意,自身的纠错缺乏主动性,当事人申诉或申请再审不能将问题未彻底解决,导致重复申诉、申请再审的信访多。第三,信访工作总量大,内容上具有复杂性。总量大是因为法院处在调处社会、经济矛盾的最后一道防线,各类案件是行政、民间调处不能的,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国家法治尚未健全,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还处在形成过程中,部分群众用一知半解的法律条文要求实现法律利益,又往往不愿尽法律义务,曲解法律的现象大量存在。内容复杂散见诸多。例如“三农”问题,一些地方农村税费改革政策

6、落实不到位,农民负担没有明显减轻;一些村组财务管理混乱、村委会换届选举不规范;一些地方违规征占买卖土地,补偿标准较低且被层层截留克扣,失地农民得不到妥善安置;乡村基层干部作风粗暴,干群之间矛盾突出。再例如城镇拆迁安置问题。相关人员在城镇建设、拆迁等工作中不严格依法办事,补偿和安置不合理,拆迁户不能及时回迁,房地产开发不规范等问题。再者,中国人情网发达,一些地方借机构改革增加编制,借竞争上岗收受好处、安排亲友。这些都具有复杂性,增加了信访工作的难度。第四,上访、申诉不规范。同一案件、同一问题,多次反复上访申诉或控告;越级上访和进京上访的人员

7、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众多越级上访人,甚至有选择以在天安门广场自焚这种激烈的方式,试图引起各界的关注,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信访机构缺乏受约束力,许多信件批转到有关庭室就石沉大海了,使大部门的信访问题该在基层解决而未解决。二是许多信访部门存在对上访群众采取一送了之、敷衍了事的做法。上级部门按规定不直接处理信访问题,即使有人来信来访,也只是告知信访人到有管辖权的部门投诉,或是将信访件转到有关基层部门处理,或过分强调“属地原则”,“相互推诿”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因此仅有的民意通道作用也由于本身不具备一定的权限而无法使管道畅通。三是信访

8、部门职能虚化、软化。当民众发现问题的最终解决权依旧掌握在有关职能部门手中时,他们就干脆直接寻找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解决问题了,这是造成越级上访大量上升的重要原因。二、改革构想关于对我国现行法院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