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能维持多久的时间呢

究竟能维持多久的时间呢

ID:30441593

大小:109.76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30

究竟能维持多久的时间呢_第1页
究竟能维持多久的时间呢_第2页
究竟能维持多久的时间呢_第3页
究竟能维持多久的时间呢_第4页
究竟能维持多久的时间呢_第5页
资源描述:

《究竟能维持多久的时间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究竟能维持多久的时间呢老朽自序何谓「菩萨」?是否一定要能「飞天遁地」才是菩萨吗?所谓「菩萨」,并不是指土雕木刻的形像,也不见得要飞天遁地:真正的「口萨」,是不畏心劳身苦而能济世救人的人。近这几年来,天灾人祸频传,如:最近因「圣婴气象」于中国及中南美洲…等国家,带来特大豪雨,造成世纪性异常严重的洪涝大灾害。我们可深切体会到人生无常、国土危脆。还有去年(八十七年)的「瑞伯」、「芭比丝」台风接连袭台,带给各地不少灾祸;还有大陆长江水患、中美洲各国受飓风重创…很感恩慈济人!哪里有灾难,他们都会及时现前、尽心帮忙,发挥救人的良能,这就

2、是菩萨。有一句话说:「菩萨所缘,缘苦众生」正因为世间多苦难,才需要人间菩萨;若没有苦难的众生,哪有菩萨呢?一切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惜自己的慧命、珍惜这分缘――能得人身,得闻佛法,应培养慈悲、行于菩萨道上。佛陀告诉我们:「心净则土净」一念之间,就能递游十法界。是不是要成佛、当菩萨?或是甘愿做凡夫、堕落三恶道?都只在一念「心」啊!当我们看到众生遭受苦难时,因不忍心而身体力行去帮助,这个时候就是菩萨。然而,普天之下人海众多,有多少人肯发菩萨心?其实,当菩萨一点都不难,只要有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人间活菩萨」。菩萨道看似绵

3、长、难行,但是如果能勤于植好「因」,结深好缘;我常说,只要缘深,不怕缘来得迟;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真正有心去走,再长远的路,都有到达的一天。因此,本书收录七十九年讲述之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及法云地等「菩萨十地」的内文,希望大家做一位能帮助人的「人间菩萨」,共为「净化人心」而努力;如此,则「人间净士」指日可期!第一地欢喜地学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这十个阶段。「地」是基础的意思,第一个基础阶段就是「欢喜地」。要做一位欢喜地菩萨,须具备什么条件呢?首先要培养欢喜心,也就是爱

4、心、慈悲心;有了慈悲心,就愿意施舍。不管出力或是物质的布施,抑或以自己所体悟的道理去改变他人,都要从欢喜心和爱心开始,然后才能「舍得」,包括舍出金钱、物质与时间。如慈济四大志业能够成就,就是因为有许多的护持者能生欢喜心,才有今天的规模。不过,当然不是保持三、五日的欢喜付出,就算是欢喜地菩萨;而是要经过长时间来考验。不只是这一世,还有无数的来生来世,都要常常培养这分真诚的欢喜心。勤修「戒、定、慧」如何才能保持欢喜心?那就要先息灭贪、?、痴。我们会有烦恼、情绪沉浮不定,都是由于不能满足而生起不欢喜的心念。人与人之间,常常会为了一

5、些成见、分别心而产生不愉快。例如:对某个人起欢喜心时,不管对方有任何行为与要求,都会袒护他、为他说尽好话或答应他的要求,为他付出,甚至为他犯规、为他作歹…。为什么呢?因为:「喜欢」他呀!相反地,若不喜欢某个人,就会对他心生怨恨。而纵然对方有很多优点与才华,只因为不喜欢他,就会百般挑剔或刻意忽略他,这就是一种怨憎心。怨憎会掩盖欢喜心,变成充满人我是非之心;而这些成见,其实都是从自己的「心」念开始。学佛说来简单,只有两个要素:就是勤快与殷勤,又称为精进;也就是要勤修「戒、定、慧」。做什么事情都能有殷勤之心,就会很欢喜而不怕辛苦;

6、不怕苦,就能保持恒常心,不断地精进。「戒」,就是守规矩、防非止恶的意思,防止我们的心起贪念,对人没有怨恨,心不要被无明所染,这都必须以戒作预防,不令三毒(贪、?、痴)侵犯我们的戒行。心中有戒,自然不贪,也不会轻易对他人发脾气;能以「平常心」和「欢喜心」待人,自然就不会生起分别与怨憎的心态。勤于守戒,我们的心就能「定」,而不会任意受到人与事的牵引,行事就能掌握正确的方向。「正」为我们的行事准则,不偏袒或故意压制某一方,内心没有惊惶、没有挂碍,就会有充分的定力。若能如此,烦恼就能减少,智慧自能涌现。智慧与烦恼是对立的,烦恼增加一

7、分,智慧就减少一分;就像「秤」一样,一边减轻了,另一边自然较重。所以说,修行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有了欢喜心就没有烦恼,有了殷勤之心就不会懈怠,并且脚踏实地精进,就能恒持道心,进入菩萨的初地,也就是「欢喜地」。曾经有人问我:「师父,我有个把月的时间都没有发脾气和起烦恼了,这样算是『菩萨』了吗?」行菩萨道不只是一个月,哪怕是十年、百年,都还不够,一定要尽形寿、尽未来际的时间不断地实践。才能到达目的地――菩萨的欢喜地。若是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只不过是「欢喜地」的起步而已!例如:佛陀的弟子

8、中,阿难是「多闻第一」,佛陀所讲的教法,点滴都流入阿难的心中。不过,佛陀却对他说:「阿难,虽然我所说的教法,你都听到了,但是,你真正的体会与佛法大海相比,只不过是指尖上的一滴水而已。」从这句话,我们就能体会到:平时在降伏心中的烦恼时,究竟能维持多久的时间呢?其实,若肯下功夫就不难,最困难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