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志第四编地域

朝阳区志第四编地域

ID:30492854

大小:122.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2-30

朝阳区志第四编地域_第1页
朝阳区志第四编地域_第2页
朝阳区志第四编地域_第3页
朝阳区志第四编地域_第4页
朝阳区志第四编地域_第5页
资源描述:

《朝阳区志第四编地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朝阳区志第四编地域第四编地域新中国建立初期,辖域除朝阳门、广渠门、东便门关厢和东坝镇,广大地域都是农村。50年代以来,随着辖域内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国家年年向农村征地,辖域内城区范围持续向东向北向南扩展,到1995年底,已建21个街道。农村各乡除耕地不断减少、撤销一些村(生产队)外,乡的建制尚未有被撤销的。由于国家征地是插花进行的,处在城乡结合部的街道和乡的行政管辖范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界线不很明确,有的实际面积不很准确。本编对各街乡(农场)地域的记述,只限于基本情况、经济和社会主要建设状况

2、的历史演变。本志各编涉及各街乡(农场)地域方方面面情况的记述,本编一般不再重复。第一章城区[1]第一节朝外街道因位于朝阳门外得名。东起工体东路、东大桥路与呼家楼街道接壤,南至光华路与建外街道相接,西隔朝阳门南、北大街与东城区朝阳门、东四两街道为邻,北至吉市口八条、工体西路、工体南路与东直门街道(属东城区)、三里屯街道交界。面积22平方公里。有东草园、西草园、吉市口、芳草地、神路街、南营房、朝外、南下坡8个住宅区,设居(家)委会38个。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有18862户,77200人,其中少数民族82

3、06人。回族多聚居在南下坡一带,满族则集中于南营房。办事处在朝外二条46号。境内自元代起就是齐化门关厢。朝外大街为皇粮进京要道。元、明两朝,境内各成街巷3条。清朝成街巷26条。顺治十八年(1661年),境内设镶白旗校场,有房35间,由此留下南营房地名。民国时成路1条。解放前,朝外大街两侧有150多家店铺。朝外关厢地区居民多靠当粗工、摆小摊、做小买卖、拾破烂、乞讨、卖血度日。朝阳门外每早有许多出卖劳动力的聚集在人市。朝外大街有3个人力车场,出租人力车。在天福巷、元老胡同、下三条、下四条、秀水河、观音寺

4、等处有三十几户近百十口人从事掏粪、晒粪职业。市场街有四家白面房子,吸上瘾者倾家荡产,连偷带摸,卖儿鬻女,流入歧途。朝外大街两侧多是棚房,沿街店铺破旧不堪,古建筑多为残垣断壁。城内垃圾运到这里无人清除,加上多处晒粪场更加臭气熏天,脏乱不堪。50年代后,东森里(现三丰南巷东侧)、南下坡一带污水沟修为盖板河,翻建1950年因辅华合记矿药制造厂爆炸而毁的平房2343间,沿市场街旧河道建三层简易楼14幢。60年代,沿东大桥路向南建五层住宅楼37幢。70年代,在东大桥西北角建高层楼,另一批多层住宅楼则分散建在朝

5、外大街南侧和东岳庙东侧。80年代,一些内浇外挂式高层塔楼和多层楼分别建于朝阳门南北大街东侧、日坛路西侧和东大桥周围。1988年后,朝外大街拓宽及危房改造陆续拆街巷13条。1990年,市政府批准吉市口、南营房、雅宝路危房改造,涉及21个居委会,动迁居民7774户。截至1995年底,朝外大街路南蓝岛大厦、卡玛商业、海蓝云天、金融大厦、泛利大厦、联合广场、丰联广场,路北神路园、金融大厦、华普大厦、祥业大厦有的落成开业,有的在建设中,朝外商业中心初具规模。是年,街道生产服务联社销售收入16亿元,重点企业有

6、燕都刺绣厂、印染机械厂、大地五金机电公司。街道劳动服务公司14个企业,产值15亿元,重点企业有罗丹时装公司和以经营高档大理石为主的启发贸易公司。便民网点162个,总收入1320万元,年创利万元以上居委会24个。绿化面积50多万平方米,植树36万余株,铺草坪30多万平方米,有500年左右树龄古树49株。驻境内机关、企事业单位229个,其中中央所属单位有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等18个,市属单位有市合作总社、亚太大厦等92个。中共朝阳区委、朝阳区政府机关在境内。东岳庙、日坛,陈经伦中学等中学4所、芳

7、草地小学等小学9所,区职工大学、朝阳中医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紫光影院、雅宝路服装市场和13个驻华使馆在境域内。境内有街巷70条,主要大街除朝外大街,还有东大桥路、工体东路。〖BT3]第二节双井街道因原有双井村得名。东起规划东四环路、东三环南路、广和东街与南磨房乡、劲松街道接壤,南至垂杨柳南里南侧、劲松路与劲松街道毗连,西至广渠门南滨河路、广和路、忠实里一巷与崇文区东花市街道、龙潭街道为邻,北抵通惠河南岸、西大望路与建外街道隔河相望。面积506平方公里。有双井东、双井西、垂杨柳、和平村

8、4个居民区共52个居(家)委会。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有19846户,71921人,其中少数民族2705人。办事处在广和路3号楼。金大安元年(1209年),境内已有鹿圈地名,元明清时该地有隶属于工部织染局的蓝靛厂。明代有一高数丈的土阜,形若蛟龙,故名九龙山。主峰建有庙,山门匾额“观音阁”。传说清初为李自成护国军师宋献策隐居处。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山门外有捐铸一钟。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庙宇并立碑,该庙圮于清末。广和里西部原有古刹开化寺,寺虽早圮,但寺名沿用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