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文字校对版

《艺术的故事》文字校对版

ID:30593606

大小:25.47 MB

页数:423页

时间:2019-01-01

《艺术的故事》文字校对版_第1页
《艺术的故事》文字校对版_第2页
《艺术的故事》文字校对版_第3页
《艺术的故事》文字校对版_第4页
《艺术的故事》文字校对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艺术的故事》文字校对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艺术的故事[英]贡布里希这是英国一位大牛写的西方艺术史,内容深入浅出,面向入门读者。因为本书太过强大,我花了两个月的业余时间OCR了文字部分,配图整理于此。方便自己摘录笔记,也为让更多人看到此书。仅供参考学习,请支持正版。Probe-2010.12(2011.03补全最后一章)原作名TheStoryofArt作者E.H.Gombrich/译者范景中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1999-11-01页数680/定价¥228ISBN9787108013132目录0导论15和谐的获得论艺术和艺术家托斯卡纳和罗马,16世纪初期1奇特的

2、起源16光线和色彩史前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威尼斯和意大利北部,16世纪初期2追求永恒的艺术17新知识的传播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德国和尼德兰,16世纪初期3伟大的觉醒18艺术的危机希腊,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欧洲,16世纪后期4美的王国19视觉和视像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世纪前半叶1世纪20自然的镜子5天下的征服者荷兰,17世纪罗马人,佛教徒,犹太人和基督教徒,121权力和荣耀(一)至4世纪意大利,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6十字路口22权力和荣耀(二)罗马和拜占庭,5至13世纪法国,德国,奥

3、地制,17世纪晚期至187向东瞻望世纪初期伊斯兰教国家,中国,2至13世纪23理性的时代8西方美术的融台英国和法国,18世纪欧洲,6至11世纪24传统的中断9战斗的基督教英国,美国,法国,18世纪晚期和19世12世纪纪初期10胜利的基督教25持久的革命13世纪19世纪11朝臣和市民26寻求新标准14世纪19世纪晚期12征服真实27实验性美术15世纪初期20世纪前半叶13传统和创新(一)28没有结尾的故事(本书再版时的附记)意大利,15世纪后期现代主义的胜利14传统和创新(二)潮流的再次转变北方各国,15世纪改变着的历史00导论——论艺

4、术和艺术家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画个野牛形状,现在则是购买颜料,为招贴板设计广告画;过去也好,现在也好,艺术家还做其他许多工作。只是我们要牢牢记住,艺术这个名称用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所指的事物会大不相同,只要我们心中明白根本没有大写的艺术其物,那么把上述工作统统叫做艺术倒也无妨。事实上,大写的艺术已经成为叫人害怕的怪物和为人膜拜的偶像了。要是你说一个艺术家刚刚完成的作品可能自有其妙处,然而却不是艺术,那就会把他挖苦得无地自容。如果一个人正在欣赏绘画,你说画面上他所喜爱的

5、并非艺术,而是别的什么东西,那也会让他不知所措。实际上,我认为喜爱一件雕塑或者喜爱一幅绘画都有正当的理由。有人会因为一幅风景画使他想起自己的家乡而欣赏它,有人会因为一幅肖像画使他想起一位朋友而喜爱它。这都没有不当之处。我们看到一幅画时,谁都难免回想起许许多多东西,牵动自己的爱憎之情。只要它们有助于我们欣赏眼前看到的东西,大可听之任之,不必多虑。只是由于我们想起一件不相干的事情而产生了偏见时,由于我们不喜欢爬山而对一幅壮丽巍峨的高山图下意识地掉头不顾时,我们才应该扪心自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我们的厌恶,破坏了本来会在画面中享受到的乐趣

6、。确实有一些站不住脚的理由会使人厌恶一件艺术品。大多数人喜欢在画面上看到一些在现实中他也爱看的东西,这是非常自然的倾向。我们都喜爱自然美,都对那些把自然美保留在作品之中的艺术家感谢不尽。我们有这种趣味,而那些艺术家本身也不负所望。伟大的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在给他的小男孩作素描时(图1),一定为他的美貌而感到得意。他希望我们也赞赏这个孩子。然而,如果我们由于爱好美丽动人的题材,就反对较为平淡的作品,那么这种偏见就很容易变成绊脚石。伟大的德国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在画他的母亲时(图2),必然像鲁本斯对待自己的圆头圆脑的孩子一样,也是充满了真

7、挚的爱。他这幅画稿是如此真实地表现出老人饱经忧患的桑榆晚景,也许会使我们感到震惊,望而却步。可是,如果我们能够抑制住一见之下的厌恶之感,也许就能大有收获;因为丢勒的素描栩栩如生,堪称杰作。事实上,我们很快就会领悟,一幅画的美丽与否其实并不在于它的题材。我不知道西班牙画家穆里略(Murillo)喜欢画的那些破衣烂衫的小孩子们(图3)是不是长相确实漂亮。但是,一经画家挥笔画出,他们的确具有巨大的魅力。反之,大多数人会认为皮特尔·德·霍赫(PieterdeHooch)那幅绝妙的荷兰内景画中的孩子相貌平庸(图4),尽管如此,作品依然引人入胜。

8、1鲁本斯画家之子尼古拉斯肖像约1620年黑、红粉笔,纸本,25.2x20.3cmAlbertina,Vienna2丢勒画家之母肖像1514年黑粉笔,纸本,42.1x30.3cmKupferstichkabinett,S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