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网络角度看儒家之“礼”的现代异化

从校园网络角度看儒家之“礼”的现代异化

ID:30602360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1

从校园网络角度看儒家之“礼”的现代异化_第1页
从校园网络角度看儒家之“礼”的现代异化_第2页
从校园网络角度看儒家之“礼”的现代异化_第3页
从校园网络角度看儒家之“礼”的现代异化_第4页
从校园网络角度看儒家之“礼”的现代异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校园网络角度看儒家之“礼”的现代异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校园网络角度看儒家之“礼”的现代异化  [摘要]《论语?颜渊》有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然而在校园网络生活中,儒家之“礼”的标准与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异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从儒家之“礼”中寻找积极元素来规范我们的校园网络行为,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及网络礼仪的规范指引方向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儒家之“礼”异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145-02  “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论语?颜渊》有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钱穆先生

2、也曾说过:“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标准,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最初的“礼”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孔子之“礼”在三代发展的基础上,内涵更丰富、范围更广泛,包括宗教习俗、礼乐制度、礼仪规范,等等。尤其强调“礼”的外在形式中所蕴含的社会道德功能和意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要求人们的行为都要遵守礼仪规范。在现代校园网络生活中,儒家之“礼”对于大学生而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网络行为规范,要求大学生遵守网络规则。但因时代的发展和其它变量的影响,大学生的校园网络行为失范的现象层出不穷,儒家之“礼”在现代网络生活中发生了严重的异化,

3、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性格产生了强烈的冲击。6  一、儒家之“礼”及其现代异化的内涵  “恭俭庄敬,礼教也”,(《论语?季氏》)在此而言就是要求大学生在校园网络生活中要互相尊重、平等、理解与宽容,是个人道德素质和礼仪规范程度的外在标志。儒家之“礼”在校园网络中的现代异化,是指在校园网络生活中传统儒家之“礼”受到现代网络负面信息的冲击,而导致的大学生无视礼仪规范、违背道德底线等道德缺失现象,甚至犯罪。如人生观、价值观与审美观的错位:最常见的是作业、论文、考试答案的“Ctrl+C加Ctrl+V”,对大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破坏性冲击极大;此外网络游戏、夸张

4、的脱离现实的抗日剧及偶像剧、伪娘及另类车模过分注重形体美等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于发生传播电脑病毒、网络诈骗、入侵网络等网络犯罪,等等。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因此,大学生在享受校园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对校园网络中儒家之“礼”的异化现象进行约束和控制。  二、儒家之“礼”在校园网络中的异化原因  (一)传统儒家之“礼”教育的缺失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5、艺者,七十有二人。”而六艺在《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便是《礼》,可见“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礼”教人礼仪规范和社会规则,“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学习“礼”6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礼”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备要素,“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而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此类课程已被思想政治课程取代,但理论性太强、教学形式僵化,效果有限。而选修课中或能见到此类课程,如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导论、政治伦理,等等。然覆盖面和教育力度不够,尤其是儒“礼”课程更是凤毛麟角,因

6、此学生接触到的儒家之“礼”的教育实在有限。  (二)现代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冲击  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21世纪,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大行其道,社会氛围直接在网络中折射,校园网络也是如此。信息发达的校园网络中,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信息,比如近来盛行的各种选秀、选美节目,对形体美、对声色物欲的过分宣扬,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对美、对金钱的追求成为一种占据重要地位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贫而乐,富而好礼”(《论语?学而》)只能是一种奢望,这又反过来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而大学生在我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和法

7、律意识相对淡薄,而网络的特点更是将这种淡薄数倍放大,从而使得大学生忘乎所以,甚至发生网络犯罪。  (三)网络开放性、隐蔽性和虚拟性的特点  校园网络作为互联网的部分场域,互联网的开放性、隐蔽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已渗透其中。开放性使得享乐、冒险、色情、刺激等信息在校园网络中随处可见,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和欺骗性。而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又为网络行为提供了很好的屏障,若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6的理念就会被扔到外太空,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因此,在面对校园网络信息时,不能简单地全盘接受和复制

8、。大学生必须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以“礼”为准绳,在面对各种诱惑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