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终端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110kv终端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ID:306405

大小:733.0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7-07-21

110kv终端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_第1页
110kv终端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_第2页
110kv终端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_第3页
110kv终端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_第4页
110kv终端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110kv终端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110kv终端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姓名教学点指导教师专业提交日期兰州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III-兰州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110KV终端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根据设计的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变电站的地理环境、容量和各回路数确定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和站用电接线,并选择各变压器的型号;进行参数计算、画等值网络图,并计算各电压等级侧的短路电流,列出短路电流结果表;计算回路持续工作电流、选择各种高压电气设备,并根据相关技术条件和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校验

2、各高压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数字化技术成为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变电站数字化对进一步提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是未来变电站建设的发展方向。基于这种发展的需求,该变电站采用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利用数字化技术来解决目前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可能。本变电站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使变电站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全部数字化,并使通信网络化、模型和通信协议统一化、设备智能化、运行管理自动化。通过本次设计,学习了设计的基本方法,巩固三年以来学过的知识,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

3、能力,而且加深对变电站的全面了解。关键词:主接线;短路电流;电气设备;主变保护;配电装置III-兰州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AbstractPermanentMagnetSynchronousMotor(PMSM)iswell-knownassuchadvantages:thesimplystructure,highpowerfactor,highefficiency,lowinertiaandsoon.ACservosystemswhichusePMSMaspowerunitswillbethetrend

4、.Keywords:PermanentMagnetSynchronousMotor;DirectTorqueControl;VectorControl;SVM-DTC第1章III-兰州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第1章绪论1.1永磁同步电机的特点1.2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1.2.1VVVF控制1.2.2磁场定向矢量控制1.2.3直接转矩控制以上几种控制策略各有优缺点,它们的调速性能比较如表1.1所示[2]。表1.1几种控制策略的调速性能比较控制策略调速范围调速精度低速特性响应速度调压调频窄(1:10)低差较慢

5、矢量控制较宽(1:20~200)较高较好(连续)较快直接转矩控制较窄(1:15~100)较高较差(脉动)快1.3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1.4本文的研究目标1.5本文的主要内容第2章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55兰州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1.1引言1.2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1.2.1永磁同步电机的总体结构1.2.2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磁路结构图2.4二极面装式PMSM的物理模型1.3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1.3.1定子电压和磁链方程在ABC坐标系中,定义定子电流空间矢量为(2.1)其中,同理定义定子

6、电压空间矢量,永磁体的磁链空间矢量,为在ABC坐标系中的相位角,于是在ABC坐标系中表示的定子电压矢量方程为(2.2)式中,为定子相电阻,为等效同步电感。55兰州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图2.6PMSM的矢量图1.1.1转矩方程电磁转矩的矢量表达式为[17](2.13)第2章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原理55兰州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总结目前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的研究在国内外开展不久,各种深入的研究的探索还在进行,包括理论上的完善和实际上的应用。55兰州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7、参考文献[1]李华德,白晶,李志民等.交流调速控制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2[2]林伟杰.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策略的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电气学院,2005,1-18[3]唐任远.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35[4]郭庆鼎,王成元.交流伺服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11-14[5]李钟明,刘卫国.稀土永磁电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1-13[6]Z.Q.Zhu,D.Howe.Instantaneousmagneticfi

8、elddistributioninbrushlesspermanentmagnetdcmotors,PartIopen-circuitfield.IEEETransactionsonMagnetics.1993,29(1):124-135[7]AtallahK,ZhuZ.O.Curvatureeffectinradialpermanentma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