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回归:当代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诗意”回归:当代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ID:30779603

大小:6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3

“诗意”回归:当代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第1页
“诗意”回归:当代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第2页
“诗意”回归:当代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第3页
“诗意”回归:当代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第4页
“诗意”回归:当代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意”回归:当代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诗意”回归:当代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身处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书法家们不能不血对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当代书法创作已经进入以展览为中心的新时期。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1?毫无疑问,展览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机制对当代中国书法创作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它犹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它以特殊的“展厅效应”使书法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书法的快速发展,促使一大批富有实力和才情的中青年书法家脱颖而出,成为书坛的风云人物。另一方面由展览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由于急功近利,容易造成创作主体片面追求“展厅效应”,使创

2、作活动失去人文精神和主体精神的依托而变成从形式到形式的产品生产。“形式至上”的标榜、“制作”倾向和“美术化”的加剧乃至“丑书”的走俏等莫不昭示出现代展览文化所导致的偏激、浮躁、造作、媚俗等畸形心态。如果将由来已久的传统书斋式创作模式与现代展厅式创作模式的特征、价值取向等仔细加以比较,人们不难发现重内在学养的积累、重诗意的流露、重人文精神的修炼这样一种传统书斋式创作模式其实有着许多值得留恋之外,而重外在视觉冲击、重复制作、重取悦他人的现代展厅式创作模式则如同一口扑朔迷离的陷阱。显然,展览在当代书法的生态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不认识到这一点,书法的可持

3、续发展将举步维艰。事实上,早在1998年年初的“二十世纪书法大展”研讨会上,许多与会者共识:当代书法视觉艺术形式大大进步了,但创作主体的人格魅力与文化含量则大大衰落。同样的真知灼见也来自于书法圈外的人士。著名戏剧家魏明伦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是绘画、舞蹈、音乐,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真正的书法家肯定是文书同根的,有这样的底蕴,才可能成为优秀书法家。中国文学底蕴不强,不能成为非常优秀的书法家。……书法没有文学,就是匠笔。”?2?魏先生的话语揭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特质,也道明了中

4、国式的审美习惯。中国书法往往从一作品可以见到创作主体一一人的学养、精神、品格、境界等;从表层的书法线条可以见到深邃的文化内涵。一、追求“诗意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当代书法作品中的弊病引起了书法理论家们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这方面,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沈鹏先生可谓高瞻远瞩,他以《探索“诗意”一一书法本质的追求》、《当代书法发展的势态》、《“书法热”的反思》、《创造?情感?技巧》、《书法的“教”与“学”》、《传统与“一画”》?3?等一系列论文集屮阐述了一个关涉书法艺术生存、发展的重耍命题:追求“诗意”乃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而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

5、代中国书法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于“诗意”的回归,依赖于人文精神的重振。在《探索“诗意”一一书法本质的追求》一文中沈鹏先生论及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性问题,他认为:“书法当然具有形式美的属性。欣赏书法首先接触到章法与结体,相对说属于书法形式的外部层次;进一步,是书法的笔法、笔势、笔意,就接触到内部形式。而上述两种形式层次,都直接关系到书示的内涵意蕴。谈书法的形式美,我们不能忽略:第一,它形成的物质条件;第二,它内含的精神气质。”?4?又说“中国书法重视形式美,但不简单是'构成''结构'的美,中国书法如果失去深广的哲学、美学底蕴,便失去了灵魂”?5

6、?。他在《创作?情感?技巧》一文中还阐述道:“至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空间意识、虚实分布等,传统的诗书画也体现了共同的审美特征。然而我们所说诗画处于同一境界层面,还有着更深的内涵,包括老庄、儒家思想的渗透,人牛哲理的曲折表达,乃至宇宙意识的融合深化,都可以从传统诗画(以诗为灵魂)得到印证和参悟。”?6?在《传统与“一画”》一文中,他更强调:“书法家的'文',有其独立于书法之外的一面,也直接关系到书法作品的气息。书法家的人文素养,既是知识积累,也是一种精神境界、精神状态在书写屮的直接流露。从事各类艺术都要'博学',而书法家所要求的特殊性,直至渗透到数不

7、清的'一画'之中,深藏在'一波三折'之中。”?7?以上是很有史家眼光的精辟Z见。从书法史来考察,那些被后人称颂不绝的经典Z作如《兰亭序》、《祭侄稿》、《黄州寒食诗帖》等无…不是抒情写意、书文并茂的楷范。不仅如此,书法艺术还可以做到随篇章内容的变化呈现不同的情感反映。正如唐?孙过庭《书谱》论述王羲之书法:“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烽虚无,《太师箴》乂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再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描述的:“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

8、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Z。”真是情意交融。各异其趣。元?陈绎曾《韩林要诀》则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