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论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ID:30825263

大小:5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1-03

论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_第1页
论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_第2页
论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_第3页
论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_第4页
论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论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论文摘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准确把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特征,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重要前提。在司法实践中,针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审理与执行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在赔偿的原则和精神损害赔偿等方面存在着法律适用冲突,在司法实践中更有大量的以罚代刑的现象,造成同种案件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适用法律不同而结论截然相反等情况。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诉讼法;赔偿;...目录前言2一

2、、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两种模式4(一)先刑事后民事4(二)先民事后刑事5(三)两种模式的对比7二、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制度对被害人民事权益保护的缺陷8(一)被执行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此类案件执行难度大8(二)法律上被害人与被告人权利不平等8(三)被害人经济赔偿请求范围严重受限9(四)刑事案件被害人无权获取精神损害赔偿9三、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完善的法律建议11(一)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完善意见11(二)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12四、总结13...论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前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由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同一行为引起的,即基

3、于同一侵权事实而产生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刑事被告人被指控的侵害行为,在刑法上属于犯罪行为,依照刑法应承担刑事责任;在民法上属于侵权行为,依照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两种诉讼程序因在诉讼主体、诉讼时间、裁决机构、诉讼时效、地域管辖、上诉期限等方面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重合,为了诉讼便利、提高诉讼效率而由同一审判组织在查明犯罪事实的基础上同时、一并审理受害人的民事赔偿请求,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裁判其应负的民事责任。可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实际上包含两个并行且具有一定交叉关系的诉讼体系,应分别遵循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分别依据刑事法律和民事法

4、律进行实体性裁决,解决被告人因犯罪行为而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具有三个特点: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具有特殊性。就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解决问题的性质而言,其和民事诉讼中的损害赔偿是一样的,都是经济赔偿问题,属于民事诉讼性质。但它和一般的民事诉讼又有所不同,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诉讼法律关系,即刑事诉讼法律关系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对于被害人的赔偿是基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产生的,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的,由审判刑事案件的审判组织审理,所以它又属于刑事诉讼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2、刑事附带

5、民事诉讼的审理具有依附性。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居于主导地位,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处于依附地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案需以刑事诉讼的存在为前提,刑事诉讼不存在,附带民事诉讼就无从谈起。另外,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起诉时效、上诉期限、管辖法院等方面都要受到刑事诉讼的制约,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适用具有复合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依附性,决定了其法律适用具有复合性的特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除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外,还应

6、当使用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可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法律适用上不仅要遵循刑法的相关规定,而且要受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如诉讼原则、强制措施、诉讼证据、先行给付、诉讼保全、调解、撤诉、反诉等方面都要遵循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一、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两种模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般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一并解决由被害人提起的、基于被告人犯罪行为所造成物质损害的赔偿要求而进行的诉讼活动。这种诉讼虽在形式上依附于刑事诉讼而存在,但与刑事诉讼本身所追求的目的并不完全一致,刑事诉讼的设置主要是通过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7、捍卫国家利益,而附带民事诉讼的设置则是通过追究被告人的民事侵权责任维护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正当权益,弥补其因被告人犯罪行为而遭受的损失。近年来,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实施状况不断予以反思,特别是工作在刑事司法审判第一线的法官们逐渐意识到“刑事责任优先于民事责任”的观念其实不利于人权保障,也不利于实现司法社会效果的最优化。换言之,既有的“先刑后民”模式亟待转变。于是,人们目光更多地转移到:保障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权利上以寻求国家利益和私人权益之间的平衡,寻求附带民事诉讼依附性与独立性之间的平衡,从而着力推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从“

8、先刑后民”的模式向“先民后刑”的模式转变。而很多地方法院已经迈开了尝试新模式的步子,“先民后刑”逐渐成为司法实务界的常见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