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

急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

ID:30851051

大小:246.64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1-03

急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_第1页
急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_第2页
急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_第3页
急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_第4页
急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急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气管插管术—适应证1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或其他原因需较长时间机械通气,又不考虑气管切开者。2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容物或岀血,有误吸危险者。3下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且自主清除能力较差者。4存在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痿等严重影响正常呼吸者。5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停止,需要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二禁忌证1主动脉瘤压迫气管。2咽喉部脓肿,血肿,喉水肿,急性咽喉炎。3张口困难或口腔空间小,无法经口插管。4无法后仰(如疑有颈椎骨折L三术前准备1口咽通气道、喉罩、简易呼吸器、氧气、负压吸引设备、吸

2、痰管、开口器、喷雾器、橡胶手套。2喉镜及各型叶片、各型气管导管、管芯、牙垫、气管插管固定带、10ml注射器、插管钳。3使用镇静、麻醉、肌松、抗胆碱和鼻黏膜收缩药物,润滑剂,建立静脉通路。4抢救车。5连续心电、SpO2、血压监测,ETC02(呼气C02浓度)监测。6可能发生的意外要先与有关的医师及家属交代清楚,对插管的必要性和危险性取得理解和一致认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四操作方法气管插管有经口和经鼻两种方式,以下以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来说明。1清楚口、鼻、咽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的胃反流物,取下义齿,检查有无牙齿松动,松动明显可拔除。2若选用清醒插管

3、,可经环甲膜向气管内注入1%地卡因1-2mlo并用喷雾器向咽喉部喷入1%地卡因进行表面麻醉,也可用2%—4%利多卡因代替。对神智不清、下颌不松、牙齿紧闭者可予地西泮10〜20mg静注,若仍下颌不松可予万可松0。08〜0。或本可松、琥珀酰胆碱等。3插管前如患者呼吸不佳、缺氧严重或用肌松剂者,可通过连接面罩的简易呼吸器正压高浓度痒人工呼吸后再行气管插管。定头部,取头后仰位。左手持喉镜,右手持导管芯,将喉镜片从右侧口角放入口腔,滑向正中,向前推进依次可见舌根部、悬雍垂、咽后壁、会厌;若用弯喉镜片,将镜片前端送至会厌和舌根交界根部;若用直镜片则直接挑

4、起会厌,向前向上提喉镜,即可看见食管岀口一食管和咽喉的交界一声门,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导管,放入牙垫,退出喉镜。6给气囊充气,接简易呼吸器,用听诊器检查两侧呼吸音是否对称。7选合适刻度定好插管位置,吸除气道内分泌物。五注意事项1术前,病人和器械均需充分准备。操作动作轻柔,切忌粗暴。2选择合适的导管,一般男性选用F36-40号,女性可用F32〜36号。3套管内的气囊应每6小时放一次气。4插管后要认真检查导管是否在气囊内,注意病情变化,应及时吸除导管的痰液。氧气疗法一适应证1急性缺痒。2紫纟甘。因肺部疾患引起紫纟甘的患者给氧,但要排除末梢循环、血红蛋

5、白和先天性心脏等因素引起的紫纟甘。3呼吸困难,呼吸过快或过慢,频繁的呼吸暂停。4新功能不全或贫血患者。5判断给氧的确切指正是动脉氧分压。氧分压在60mmHg(8KPa)以下需给氧。通常氧分压在60mmHg(8KPa)以上是血氧饱和度多在90%以上,大多不需给氧。二术前准备1装表。打开总开关清洁气门,迅速关好总开关,接氧气压力表并用扳手旋紧橡胶管,连接氧气流量表及湿化瓶,检查给氧装置。2检查管道。先关闭流量表开关,在打开总开关,再开流量表开关,连接鼻导管,将导管头端置于水中,检查管道是否通畅。证实通畅后,再关闭流量表开关。三操作方法论(-)鼻导

6、管法用湿棉棒清洁鼻孔,鼻导管蘸水,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至鼻咽部,长度约从鼻翼至耳垂,根据病人情况,调节氧流量,观察病人有无呛咳现象。合适之后,用胶布将导管外端固定于面颊部。缺氧伴C02潴留者,流量1-2L/min,无C02潴留者2〜4L/min,急性肺水肿4-6LMIN,(二)鼻塞法用有机玻璃或塑料制成的椭圆形物体(也可用听诊器耳件上的胶球代替)塞于鼻孔以代替鼻导管。鼻塞的大小以恰能塞严鼻孔为度。连接鼻塞与长胶管,再接上氧气,擦净鼻腔,调好流量,将鼻塞置于鼻孔内。将长胶定于妥当的位置。流量同鼻导管法。(三)口罩法以漏斗代替鼻导管,连接好胶管,调

7、节好流量,将漏都置于靠近病人口鼻约1〜2cm处,用绷带适当固定,流量4〜5L/min。(四)面罩法将面罩边缘充气,接上呼吸囊,进气孔接上氧气,打开流量表开关,使其氧流量为3-4L/min,严重患者用7〜8Lmin,将面罩紧贴于病人口鼻上,并用橡皮带加以固定。四注意事项1必须注意安全,保管、安装和使用氧气筒时要做到“三防”,即防震、防火、防由上而下。搬运时,勿震动和撞击;放置时置于阴凉处,切勿靠近火源或电源,至少要距离火炉5m,距离暖气1mo2在给氧过程中,需要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氧气装置有无漏气、导管有无阻塞等。持续给氧时,每8-12小时更

8、换导管或鼻塞一次,并最好改从另一鼻孔插入,以减轻对鼻黏膜的刺激。3调节氧流量时,应先取出导管或移去面罩等,以防大流量氧气骤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组织,甚至引起肺破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