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设”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设”范畴

ID:30907788

大小:8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1-0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设”范畴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设”范畴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设”范畴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设”范畴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设”范畴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设”范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设”范畴作者简介:?王振宇(196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张永光(1975-),男,山西寿阳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太原科技大学思政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摘要:建设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追求的新的社会形态的实践形式。因此,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有的范畴。所谓建设就是主体遵循口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社会财富,优化

2、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从“物的依赖关系”向“全面发展”转变创造条件的实践过程。作为人类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建设既具有社会实践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制度性、主体性和长期性等特殊属性。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实践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1-0032-05“建设”一词人们并不陌生,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日益生活化的语词。“建设”一词在古汉语中就有记载,《汉书•叙传下》:“建设藩屏,以强守圉。”(藩屏:保卫。圉:边境,边疆)此处“建设”为设置、创立。《礼记•

3、;祭义》:“建设朝事。”(朝事:古代旦朝时用血腥祭宗庙)此处“建设”为陈设,布置之意。[1]《现代汉语词典》对“建设”的解释是“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2]。1919年8月,孙中山在《建设》杂志《发刊词》中说明该刊的宗旨是“鼓吹建设之思潮,展明建设之原理,冀广传吾党建设之主义,成为国民之常识,使人人知建设为今日之需要,使人人知建设为易行之事功,由是万众一心以赴之”,以“建设一世界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3]。由此可见,“建设”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表示从无到有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建设与马

4、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怎样,或者直接地说建设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如何定位,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一、“建设”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追求的新的社会形态的实践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头脑”[4]16,只有通过彻底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异化现象的批判,揭露资本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揭示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他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当完成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和建设共产主义

5、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可见,在人类的实践中,对旧事物的革命、批判和对新事物的建设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两种基本方式,是无产阶级必然经历的前后相接的两种实践形式。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使命非常明确,那就是通过革命把“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的新社会的因素”[4]292解放出来,为“新社会的因素”的发展创造条件,最终实现自由人的联合。马克思指岀,通过革命,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实现政治统治,只是“工人革命的第一步”[4]293,并不意味着人的真正的解放,因为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6、4]74o而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4]87,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是“人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既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又是“完成了的人道主义”,它要实现“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因此,按照这样的标准和任务,直到现在,我们仅仅还是一种“尚未完成的共产主义”[5]81o虽然夺取政权、建立和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和社会

7、主义的“革命”确实终结了,但这一“革命”只是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革命的一个阶段,而共产主义革命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消灭自己”和解放全人类的前提是消灭自己“本身的”因而“同时也是整个旧社会生存的条件”[4]88,而这个“生存的条件”决不是政权性质的改变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制度的改变所能改变的,"革命”只能提供改变这一“生存条件”的前提。“革命”,即政权性质的改变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改变,只是革命的第一阶段,随之而来的则是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生存条件”的改变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和人”[6]379的改变,或曰“建设”[7]500-

8、501o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实践结束后的任务做了说明,那就是无产阶级必须“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