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中心教学法: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

议题中心教学法: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

ID:30934436

大小:49.2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4

议题中心教学法: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_第1页
议题中心教学法: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_第2页
议题中心教学法: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_第3页
议题中心教学法: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_第4页
议题中心教学法: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议题中心教学法: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议题中心教学法: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作者:陈式华作者简介:陈式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屮学高级教师(广东广州510035)。原文出处:《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年第20174期第37-41页内容提要:议题屮心教学法是以社会争议性议题为起点,让学生在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直而社会冲突情境、深入议题讨论、采取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学习方法进行深度学习,它具有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深入现实问题讨论、真实观点理性表达等优点,对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政治认同、公共参与、法治意识等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但也而临教师能力、考试测评、

2、教学环境、课程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须由知识本位向素养上位转变;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议题选择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时间,实现为素养而教。期刊名称:《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复印期号:2018年02期关键词:中学政治学科/议题中心教学法/核心素养培育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研究”(2017YQJK296)阶段性研究成果。随着社会发展转型的加剧、经济全球化逬程的加快、文化多元主义的激荡和价值取向的多样、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

3、前社会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的冲突日益突出,争论性议题已成为公民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20世纪早期,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观就主张教育应密切联系社会,社会经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素材与资源。[1](P17-31)在此背景下,以真实社会情景为议题,通过社会公共议题引领学生去真实广泛深入地触摸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议题中心教学法出现在美国社会科教学中。[2]辩证地学习和借鉴美国社会科所采用的议题中心教学法,将其应用到我国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于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独特的意义。一、议题中心教学法的定义及要素(-)议题中心教学法的定义议题中心教学法(亦称"议

4、题为本方法〃或〃议题导向方法"),是指在以争论性议题为教学中心的基础上,教师综合相关学科知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将议题的正反不同观点呈现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法。[3]议题中心教学法是基于议题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议题中心教学引入社会真实议题,让学生以公民身份置身于真实社会情境中。议题是教学组织的中心,教师利用议题持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领学生直面各种矛盾和争议,为合理解决问题而持续、深入、理性地思考及分析,努力寻求多种解决办法。议题涉及的知识大多是跨学科的,颇具挑战性。学生必须综合社会、历史、经济、政治、地理等多学科、宽领域、深厚度的知

5、识去探究,充分权衡各方利益后提出解决方案。议题中心教学法在安全的教室环境中让学生真实体验、理性面对和理智处理社会生活冲突情境,树立并承担起公民责任。这既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历程。(二)议题中心教学法的要素社会议题、知识、教师、学生是议题中心教学的四要素。L社会议题社会是充满矛盾的,各种矛盾构成社会公共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基于真实的社会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议题,在教学中思考议题、分析议题、探讨议题和尝试解决议题。议题包括两类。一是与学科探究相关的实证性议题,这类议题一般是通过对社会现象或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在讨论

6、中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学会学习的素养,即基于议题的学科探究性学习。在此,师生是"社会学者",以议题去探究社会,习得"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学会学习"的素养。例如,通过对〃价格上下波动是否符合价值规律〃议题的讨论来建构劳动价值理论;通过对〃网络社会是否应该加强监管"的讨论来认识自由是相对的。二是与价值伦理相关的争议性议题,此类议题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引发多方争辩,这类争议性议题一般在较长时期内都缺乏社会共识,也没有标准答案。争议性议题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获得解决争议的答案,而是通过思考和尝试解决争议议题,来培养学生以人为本与

7、关切人类幸福的人文底蕴。在此议题中,师生是〃批判性思考者",以议题为争论点来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例如,通过堤否应该降低犯罪界定的年龄〃来讨论〃教育和法治"的价值冲突等。知识并非绝对真理,是可质疑、可探究、需检验的,真正有思想的公民对于所谓的真理应该是持怀疑态度并对其进行调查和探索。[4]学习的内容不仅是已知知识,更包括当今知识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知识。知识是用来认识和理解议题的工具及解决问题的手段,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应学会知识、培养能力,更应发展核心素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用所习得的知识与能力素养

8、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学设计的诠释者,教师若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经验及社会热点,则需具备丰富的多学科知识,能选择优质高效的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