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教学情境,焕发课堂活力

巧设教学情境,焕发课堂活力

ID:3098856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巧设教学情境,焕发课堂活力_第1页
巧设教学情境,焕发课堂活力_第2页
巧设教学情境,焕发课堂活力_第3页
巧设教学情境,焕发课堂活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巧设教学情境,焕发课堂活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设教学情境,焕发课堂活力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向四十分钟要效益”这是我们数学课永恒的追求。如何让这四十分钟升值,良好的情境对课程的导向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好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有效捕捉到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益不

2、高。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有效性。  创设有效情境常用方法有以下四种:  1.巧设悬念。悬念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开,又丢不开放不下,尤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记忆深刻。正如人们在看电视连续剧时,当看到某一故事高潮想看出结果时,而这一节却结束了,观众心理的悬念久久不能消失,而课堂教学就要在学生产生悬念时进行新知传授和探讨。实践表明:教师要是能在课堂上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4时,我要学生事先准备一个任意的三角形,并量出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

3、(得数保留整数)。上课开始了,“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只要你能报出所准备的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的度数,我就能猜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有的学生用小手遮住自己所准备的三角形,生怕我看到了上面的写的度数。而我一一猜对了学生们的提问。这时学生群情高涨,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老师的秘密,就在学生急待解疑情况下进行教学,学生对新知识印象深刻,记得牢靠,甚至终身不忘。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开始,也可以设计这样的悬念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猜谜游戏,你们随意说出一个多位数,我都能够很快猜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了很多个多位数,甚至有一个学生一连串说出他爸

4、爸和妈妈的电话,我都一一作出了正确的回答。“老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快把方法教给我们吧!”我因势利导:“等我们学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就知道老师是怎么猜的了。”这时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兴趣盎然,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迫不及待地让老师教给他们猜谜的诀窍。这样的教学,把学生们都引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2.与时俱进。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活水,让学生在活水中畅游。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具有新颖性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学中在围绕某个知识点创设情境时,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年?特征和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的真实起点,了解学生对这学习

5、材料的兴趣程度如何?他们的心理实际需求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  例如在《镜子中的数学》教学中,许多老师常用《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入,但我觉得这个故事对于学生来说巳是“耳熟能详”了,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淘气为什么迟到了》,这个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新颖性,加上多媒体课件演示的生动性,学生都被吸引住了。当他们看到淘气明明是在下午5时30分(镜子里的时间)出发的,加上路上用的10分钟,应该来得及看电影才对呀,因为电影是5时40分开始的。可是为什么当他走到电影院的时候,电影却己经结束了呢?学生的探索欲望与激情都被大大的激发了,

6、他们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淘气,置身于故事中,热烈地讨论起原因来了。有的说:“这是因为那个钟表坏了。”有的说:“不是,是因为淘气看的时间是镜子里的,所以不准确。”有的说……这样的导入效果,是“猴子捞月”所无法达到的。  3.联系生活。心理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学习和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循环小数的认识”中,“小数的依次重复”出现的现象和生活中的循环现象有那么多相似,我们可以利用生

7、活这个精彩的情境为数学内容服务。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生:喜欢!师:那你们认识音乐里的乐谱吗?(师出示135-!135-!135-!135-!------)师:想试着哼哼吗?学生兴致勃勃地放声唱了起来。师:现在你们想说什么?生1:都是1.3.5.这样在重复的,生2:唱不完的----从唱歌135-!135!1345-!----中让学生感知循环。这就已经够了,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循环现象,让情境体现数学的本源性,这是多么巧妙,多么精炼,多么有效!  4.故事激趣。一则生动有趣的童话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