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欣赏成为艺术与生活的纽带

让美术欣赏成为艺术与生活的纽带

ID:30988743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让美术欣赏成为艺术与生活的纽带_第1页
让美术欣赏成为艺术与生活的纽带_第2页
让美术欣赏成为艺术与生活的纽带_第3页
让美术欣赏成为艺术与生活的纽带_第4页
让美术欣赏成为艺术与生活的纽带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美术欣赏成为艺术与生活的纽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美术欣赏成为艺术与生活的纽带  随着初中美术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在坚持探索和尝试如何为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创设优质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但在当前,我们的美术欣赏课堂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常出现教师主体地位过于突出,学生欣赏角度与情感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沿着一个方向发展,因而学生思维受到了禁锢,欣赏角度也受到了限制,这样不利于学生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提高。  在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第一点“课程性质”中首先就提出:“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

2、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观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可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同时在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的第三点中提出要求:“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可见,如何让美术欣赏课更具有有效性,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关注学习与生活更加重要。  一、课前准备有益性――美术欣赏前奏曲6  作为

3、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会做课前准备吗?特别是美术欣赏课,如果没有课前准备,学生不了解美术概念,不了解画家历史背景,美术欣赏课就很容易成为一个教师满堂灌的被动课堂。课前准备,就是让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思考题,进行有针对性去寻找、发现或思考查找相关的一些资料、图片,以及备好需要用到的学习工具、材料等等,为下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以《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活动二“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这一课为例,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外在形式,以及其艺术效果中所传

4、达的内在含义。教师展示两幅对比图片(例图1、2),并抛出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课前准备:一、什么是“表现”?要求收集图片资料;二、它和“再现”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通过课前图片的对比欣赏以及两个问题的  准备,可以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并主动收集“表现性美术”的外在形式。  通过课前准备,学生们能主动去思考什么是再现性美术,什么是表现性美术,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并且能带着许多问题来上课,课前准备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个性,从而达到课标里所提到的教育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课前准备这个学习环节,对培养和促

5、进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创新性和独立性学习、学生个性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学生只有充分做好美术课前准备,才能在课堂上获得了上新课的主动权,学习才会轻松起来,并最终让自己养成勤于动脑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问题设置有效性――美术欣赏的进行时  经过课前的准备,学生对“再现”与“表现”的外在形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带来了一些不同绘画风格的美术作品,但是对于“6表现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彩及艺术效果中所传达的内在含义并不清楚,有些学生对于“再现”与“表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弄不明白,这些就要通过

6、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来完成。如果教师直接说出来,学生就只是被动的接受,因此课堂上有效的问题设置十分必要,并且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将本科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问题一:绘画除了可以再现生活真实,还能传达怎样的内在含义?(出示罗中立《父亲》和朱自清散文《背影》(例图3、4)),你能从这两个同样描写父亲的作品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看完两幅作品后对作品中作家所表现出来的对父亲的感情做了许多的思考,通过问题与图片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内在含义。让学生欣赏理解画家是如何通过造型、色彩及艺术效果来体现作品的内涵的。  

7、问题二:欣赏名家作品:卡莎特《沐浴》、珂勒惠支《面包》(例图5、6)你能感受到这两幅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感情吗?请加以比较和描述。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两个画家在造型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入画家的情感态度。教师此时加入两个画家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作品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知的知识和对图像的理解,通过独立的思考和合作探究,进一步了解作品,认识表现性美术作品的真正含义。  此时有学生疑问:“老师,表现性作品和再现性作品有什么不同?我看卡莎特的作品表现的人物也十分的逼真呀?”  这一问题将本

8、课的知识推进一个小高潮。6  问题三来了:表现性作品和再现性作品他们有什么区别?他们之间有何联系呢?这也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我们再来看几组图片对比。此时将课前准备的图片与课堂上的图片(例图1、2、5、6、7、8)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们通过讨论、分析、初步来了解美术创造过程中,再现与表现的相互关系,学会区分这两种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