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背后的秘密

数据背后的秘密

ID:30989880

大小:11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5

数据背后的秘密_第1页
数据背后的秘密_第2页
数据背后的秘密_第3页
数据背后的秘密_第4页
数据背后的秘密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据背后的秘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据背后的秘密  笔者先前对在校的1000多名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对统计知识的认识,结果令人吃惊,多数学生片面地认为统计就是一个考点,就是计算和读图.这一普遍现象表明,当前高中统计教学的重点仍在数据的计算上,高考的“导向”作用使得统计教学也沦为了“考算术”,没有达到课程预设的目标.  数字是统计的语言,数据是统计的原料.教育者应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统计意识,这不仅是一种数的感觉,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换句话说是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想到为什么需要去、怎样去收集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

2、据,并结合实际作出推断和决策.  1数据从何而来  收集数据是解决统计问题的第一个步骤.思考数据从何而来,认识抽样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统计意识的一大法宝.  1.1大、小样本之争  先谈抽样的必要性.对于收集数据,很多学生都有疑问“为什么不看全部(总体)?”.为此,抽样起始课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下普查.普查是一种企图把总体纳入样本的调查方式,它不进行抽样直接调查分析总体.经典实例是“人口普查”9,新中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每个人的性别、年龄、学历、体征等信息,并汇总整

3、理分析,为我国今后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了依据.普查在现实生活中意义重大,尤其是调查研究容量较小的总体时.  有的学生误以为“普查总比抽查好”.都知道使用普查或较大容量的样本(大样本)随机误差是微不足道的.但对总体了解越仔细、越全面,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高,有时反而会“得不偿失”.当总体包含个体很多甚至无限,逐一调查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还有一类,例如要了解灯泡的使用寿命、牛奶的质量等,不能带有破坏性地逐个检验.俗语“你不必吃完整头牛,才知道肉是老的”,有些调查有必要甚至必须抽样,并据此作为依据推测

4、总体.  1.2好、坏样本之辩  再谈抽样的有效性.“样本能完全反映总体吗?如何降低抽样过程中带来的误差?”这是学生的另一大疑惑.比较经典的反例是“1936年兰登、罗斯福总统之争”,样本选择了兰登,而选民心里却想着罗斯福,产生巨大误差的原因是通过电话调查的对象不能真正代表选民,它们在经济上富有,对共和党候选人兰登有较强的诉求,严重偏离了总体.只要抽样,总体中的部分个体就会未纳入调查,这时就容易出现样本代表性偏差的问题.甚至,对于同一总体,不同的人用同样的抽样方法,组成的样本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人做

5、两次,结果也不会完全一样),不同样本得到的统计结果也会不相同.要让学生明白抽样具有随机性,统计结果也具有随机性.9  估计总体必须使用有代表性的样本.尽管抽样带来的偏差不可避免,学习不同的抽样方法意在降低抽样带来的误差,样本的随机性是满足样本有效性的根本保证.怎样获得一个好样本呢?抽样成功的检验标准是:保证总体中的每个个体等可能(机会均等)入选样本,使样本成为随机样本.随机并不是随意,样本要客观地反映总体,事实上强调抽样保证随机性恰是保证抽样有效性的前提.具体来说,在抽签法中“搅拌均匀”以使每个个体

6、入样的机会相同,确保了抽样的随机性;在随机数表法中要保证选取的第一个随机数是随机抽取的,取数方式也是随机的;在系统抽样中要保证第一个个体入选样本的随机性,分组要严格按照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可以认定加上间隔后得到的这组样本是随机选取的;分层抽样成比例缩小取样空间,在相对容量小的每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保证了随机性.  下面谈一下抽样方法的适用范围.简单随机抽样理论上能有足够把握保证随机性,但它同样存在着缺陷,当总体数量过大均匀搅拌难度很大,获得这种样本十分昂贵,以至于单纯的经济考虑就会剔除这种

7、方法.当总体容量很大,个体差异不大的前提下,分组等间隔的系统抽样可有效降低抽样的难度.而对于个体差异较大的总体,为了确保准确性有效性,最有效的办法是准备在每一层(性质相同的个体整体)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构成样本,即在各层内部获得层样本形成总样本.显然分层抽样是一个更经济的替代品,它在现实生活的市场研究和民意调查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抽样的教育价值在于让学生学会用手中少量数据,对重大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大、小样本之争告诉我们,要得到“手中少量的数据”,这就需要抽样了,使用容量足够小的样本(小样

8、本)――甚至不需要多少成本,抽样调查要比普查划算.好、坏样本之辩告诉我们统计结果具有“可错性”,不存在“最优解”9,根据不同客观情景使用抽样调查、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相当重要.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抽样方法的适用范围,揭示各操作步骤之间的联系,在具体操作时不要漏掉某些关键步骤.如果不把这一点说清楚,只单纯地介绍三种抽样方法就讲偏了.  2功能强大的“统计图表”  抽到的原始数据一般是杂乱无章的,需要加以整理.整合数据是解决统计问题的第二个步骤,是统计的一个强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