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

ID:31010759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上传者:U-9954
浅谈如何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_第1页
浅谈如何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_第2页
浅谈如何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_第3页
浅谈如何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_第4页
浅谈如何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浅谈如何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  摘要:为了提高钳工实训教学的质量,通过认真分析钳工实训教学的特点,设计新的教学模块,本文针对钳工实训教学的情况做了一点尝试。  关键词:钳工实训教学质量  钳工是使用钳工工具或设备,主要从事工件的划线与加工、机器的装配与调试、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及工具的制造与修理等工作的工种,应用在以机械加工方法不方便或难以解决的场合。其特点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术要求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在机床制造业中,如机床的装配、机床结构的维修等工作岗位对钳工操作技术的要求更高。只有熟练掌握各项钳工操作技术,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较好地完成装配或维修任务。  钳工基本技能的训练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次实际操作训练,在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中要求钳工实训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钳工操作技能、技巧的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人门知识、平面划线、锯削、锉削、孔加工(包括钻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刮削等。另外,还包括常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钻头的刃磨等。6   钳工实训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以往钳工实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实训教学中机械单调的重复训练、缺乏新意的课题等难免会存在一些弊端,总是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所以在实训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应该认真分析钳工实训教学的特点,从而设计新的教学模块,让学生从消极对待变成积极参与。为此,我对实训教学模块做了如下尝试:  模块一、实训课前精心准备  1、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认真钻研理论教材,了解理论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根据教材核心思想安排实训项目。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钳工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及如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等。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钳工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顺序和实训项目,项目的安排应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钳工技能。为了避免不同的实训教师在讲授同一课题时讲授的内容偏差太大,专业室统一集体备课,通过讨论,统一授课模式和授课内容,杜绝授课的随意性,保证授课质量。  2、授课材料及工量具的准备钳工技能训练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科类学生动手技能培训的入门实训课程,授课任务相对较重,时间较短,安排比较紧。所以要让学生每次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来进行技能的训练。这就要求老师要在课前把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准备妥当,以节约上课时间。  模块二、实训车间现场授课  1、理论指导,温故而知新6 在正式进入车间进行实训操作前,我校采取的是统一授课模式。首先,由于钳工工艺学理论课与实训课不是同期讲授。到车间后一些理论知识很容易被同学遗忘,这样就要求我们应该在正式实训之前带领同学一起回顾一些重点知识。其次,通过观看钳工规范操作的视频资料,使学生对钳工操作有一个直观的概念和感性的认识。包括:钳工常用设备、工具和量具的使用;钳工实训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划线的方法和划线工具的使用;錾削、锯削、锉削及孔加工(包括钻孔、扩孔、锪孔、铰孔)等操作姿势介绍和应用;简单工件的加工;钻床的使用和维护等。根据所看的视频资料,挑重点具体讲解,使学生在学习时有所侧重。另外,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对安全注意事项的内容要重点强调,如:(1)严格遵守实训场的各项规章制度,按规定着装;(2)材料、毛坯、工件要有规则地摆放;(3)工具收放要整齐,不应任意堆放;(4)量具要轻取轻放,不能与工具、材料或工件混放在一起;(5)在实训场地实习期间严禁嬉闹;(6)工作场地要保持整洁,做到文明生产。让学生在平时的车间实训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可以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用人单位。  2、强化基本功训练,交流与分享钳工基本功训练是实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基本功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技能的形成及今后的发展和提高。所以,必须要强调基础技能训练的重要性。每项技能的掌握是学生根据要求长时间反复练习的结果,但是不能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应该有效的科学的练习。具体做法如下:  (1)讲解与示范相接合6 直观性教学是实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操作、演示、示范,可以使学生具体、直观的感受到所学的操作技能和技巧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实训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动作要规范准确、操作步骤讲解生动清晰,对一些复杂操作要先将动作分解之后再逐个讲解演示。如在讲解锉削姿势时,首先要先讲解锉削时入的站立位置,要站的自然而且便于用力;其次是握锉刀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大小锉刀和锉削方法,锉刀的握法也不相同;最后是锉削时锉刀向前锉削的动作过程中,身体和手臂的运动情况,把整个锉削前进过程分三个步骤讲解,每一个步骤都要讲解演示清楚。在整个锉削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楚知道两腿姿势和身体重心的变化及两手压力的变化:在锉削的前进过程中,左手压力是由大到小,右手压力是由小到大,推力由右手控制,回程是不加压力,锉刀略提起退回原位。  (2)个别指导针对性强个别指导针对性强,容易发现学生操作中不规范的动作,便于解决学生的操作问题。由于学生的基本条件和素质的不同,对钳工操作的认识理解也不相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进度不相同,具体操作起来有偏差。这就要求老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巡回指导的力度。在巡回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动作不规范及时纠正,确保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必要时还应手把手的指导。如果问题出现频率比较高,属于共性问题的,应集中起来统一讲解,分析原因,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自行改正。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三勤:“腿勤、嘴勤、手勤”。腿勤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嘴勤就是要对出现的问题不厌其烦的细致讲解;手勤就是不仅要对动作要领反复的演示,还要及时处理实训场地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在钳工实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3)合作学习促进步6 学生的操作习惯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通过一名实训教师在短时间内纠正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采取了合作学习方法。即课前学生自行选择组员,然后个别再做一下调整,两个同学分为一组。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纠正,这样可以更快的发现并解决操作上的问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难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但是可以帮助别人纠正不规范的姿势和动作,如锯削时锯弓是否和工件垂直、姿势是否正确、动作是否协调。锉削时,两手的用力情况、锉刀是否端平了、锉削的速度等。通过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提高自身操作技能的信心。  (4)工件制作激兴趣基本技能练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钳工技能的整体质量和今后工作的发展,但一味的强调基本练习,反复的进行机械化的枯燥训练,容易使学生在实训中期产生逆反心态,从而影响学生钳工技能水平的提升。所以实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练习的同时丰富实训内容,使学生通过完整工件的制作在短时间内获得零件加工的工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如汽修专业的学生通过榔头的制作和汽车品牌标志的加工来增加学习钳工知识的兴趣。在创新练习的同时也巩固了基本技能的操作,让学生对钳工了解得更全面,能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及时评价,感悟升华6   实训结束,值日生清理完现场后我会及时对整个实训过程做出总评。不仅我要总评,学生也要参与进来,具体做法是:(1)把学生集中在车间里,让做得好的同学和其他同学分享其操作经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使其他同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2)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操作难点说出来,让其他的同学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困难,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会帮忙解答。采取这种多元化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把握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训成绩的正确考核是促进学生进步的一个动力。所以针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总体表现应该给出公平合理的评价。以往评定成绩时,我往往会根据学生平时的实训印象综合给分,这样不利于学生自我改正能力的提高。现在,我采取了平时成绩加工件成绩相结合的评分机制,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工件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而且,学生所做的每一个工件根据其加工工艺的难易、加工时间的长短来合理分配分数比重,给出公平的成绩。  总之,在实训中要逐步让学生养成细心、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其钳工操作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钳工不只是体力劳动,而且是需要很高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高级脑力劳动。作为老师,也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对于课程要敢于改革与实践。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稳固提高!  参考文献  1、《钳工工艺学》第四版,姜波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5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ISBN7-5045-2532-4;  2、《钳工技能训练》第四版,谢增明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5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ISBN7-5045-2353-4;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