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作文素材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作文素材

ID:31010775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作文素材_第1页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作文素材_第2页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作文素材_第3页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作文素材_第4页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作文素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作文素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作文素材  摘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东西可写。朱熹的《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实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能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写作之活“水”,同时文本阅读也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无“米”之忧。教师要学会有效地引导学生写作。  关键词:素材生活实际阅读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71-01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  

2、来,……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定位于作文生活化,引导学生走近和关注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引导他们养成阅读兴趣,给足他们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从生活中、从阅读中汲取素材,从而化解他们作文时“没东西可写”的苦恼,解决他们“不会写,不愿写”的难题。  1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之“水”  《初中语文新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5从中说明我们必须重视如何

3、将写作教学与学生的客观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句话也道出了学生习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向生活实际要素材。如果没有生活的触发,没有丰富的积累,学生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吗?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去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获取对人情、物态或事理的感受、体验和见解,激发写作的欲望。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寻找生活沃土中的泉眼,开掘出创作的源头活水。在具体过程中,笔者不断引导学生做到如下三点:  1.1利用日记记下稍纵即逝的生活场景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事情当时觉得特有意思,特别感动,

4、特别兴奋。而一段时间之后却很难清晰回忆,或者再也找不到原先的感觉。所以,应把这些珍贵瞬间用笔快速的记下,这些来自生活中的真实画面会让学生的创作不断闪出智慧的火花。  1.2运用智慧挖掘看似平凡的生活素材  由于习惯我们会对一些看似正常、普通的东西熟视无睹,然而这些地方往往就有“风景”。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日复一日的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让他们走出“熟悉的地方往往没有风景”的怪圈,让他们明白有时看似寻常最崎岖,学会从平常忽视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  1.3借助科技网罗天下奇闻异事  当今的世界是个

5、信息爆炸的世界,地球村中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传递各地信息,这也给了写作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素材。如果能把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最新的材料融入作品,这也就好比给作品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多看新闻、多看报纸,了解发生在各地的大事、奇事、好事、坏事,正所谓“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前小演讲的形式,抽签让学生给大家畅谈印象深刻的新闻感受。从而有效地促使了学生主动去看报,看电视、网络新闻,了解天下要事。  2鼓励学生向阅读要“米”  

6、没有大量的名篇阅读做基础的作文,犹如无米之炊。历来写得好文章的学生,无一不是喜欢阅读的人。作家王蒙说过:“读书,也可以触发你写作的冲动。很可能你写的东西与读的东西并无紧密的联系,但你读的某一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打动了你的心,于是,你拿起了笔。”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某础”。阅读材料是一个巨大的粮仓,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米,还是五谷杂粮,营养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感悟文本知识的时积累素材,并不断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2.1切实加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力度  “具有独立阅读的

7、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标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其实,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阅读表现的是信息的输入,作文表现为信息的输出。大量信息的输入是信息输出的基础。书读得多了,语言得到积累,水满自溢,到写作时自然就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了。  2.2放手让学生超越课内文本再创造5  一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会从课本里阅读到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著。这些课内文本许多都可以堪称典范

8、。如果我们教师善于引导,可以使这些文本成为学生再创作的基石,成为学生写作之炊不可多得的“米”。  在学生掌握较多的文本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把各个文本内容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他们可以借用,可以续写,也可以仿写,甚至可以把从文本所了解到的作家或文本主人公作为作文写作的素材。这种基于课内文本的开放性的练笔设计不仅仅把阅读文本与作文训练相结合,给学生以说话的平台,而且将他们的视角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事实证明,此举调动他们的信息贮存,唤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