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琴教学案例

郑晓琴教学案例

ID:31053567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郑晓琴教学案例_第1页
郑晓琴教学案例_第2页
郑晓琴教学案例_第3页
郑晓琴教学案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郑晓琴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趣味充满识字课堂年级下册《识字四》案例郑晓琴案例背景:《识字四》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文。14个生字编排在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中。这首儿歌写的是小动物在夏天时的情景,读来琅琅上口,情趣盎然。玩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活动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之一。所以这节课,我就设计让孩子们玩中学,游戏中学,活动中学,使学生不仅学好汉字,而且喜欢汉字,喜欢语文,喜欢生活。案例过程:在课的开始,我对孩子们说道:“小朋友们,猜猜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孩子们激动起来,他们纷纷猜了起来,我说道:“它们就藏在大家的周围,快找找看吧

2、!”这时,学生纷纷从他们的周围找到了一些小动物的头饰。我问:“把它戴在头上,你成了谁了?”儿童对小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天然的亲近,只见他们个个神气十足地说道:“我是一只漂亮的大蝴蝶。”“我是一只勤劳的小蚂蚁。”……课堂上一片欢声笑语。就在学生们情绪高涨之时,我们开始了对本课6种小动物名字的初次识记。每个小组领走了一盒“名片”,课前识字多的小朋友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名片,还不认识“自己”名字的小朋友们,有的借助名片上的音节,有的通过本组小伙伴的帮助,也很快地找到自己的名片后,格外认真地边读边认起来。见此情景,我戴上一个蜻蜓的头饰:

3、“看!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个修长的身体、一对透明的翅膀,我的名字就叫蜻蜓。”我手中举起“自己”的名片:“谁愿意成为我的朋友呢?”学生高兴地举起了小手。我走到一名学生跟前:“你好!咱俩成为朋友,好吗?这是我的名片,送给你,希望你见到它时就能想到我。请问:你有什么办法认识我的名字呢?”小刖友们纷纷走下座位,伴着轻快的“找朋友”的音乐,兴高采烈地找到同伴。只见他们有的介绍自己的名片,有的记认朋友的名片。他们充满童真的语言,既有趣又生动。接着,我们开始了“照镜子”的游戏:请学生上讲台前说出一种动物的名称或者一种小动物的特征,将讲台上

4、的相应的动物大名片藏在胸前。下面的学生找到相应的动物名片,藏在胸前。等数三下后一起亮出來并大声读出来。紧接着,我对他们说道:“这些小动物组成了一个团结的大家庭,要和咱们做'大转盘’的游戏呢。”课件中,动物名字的词语组成了一个大转盘,指针停到哪儿,学生们又快又准地读出了相应的词语,学得不亦乐乎。接着,我问道:“在美丽的大自然里,这些小动物们在做些什么呢?”伴着“小星星”的音乐,课件出现书上插图的动画:一只蜻蜓从画外飞进;几只蝴蝶落在花朵上;蚯蚓在土里造了一个大大的宫殿;小蚂蚁在地上搬运食粮;蝌蚪在池塘中的水草间游来游去;蜘蛛在房

5、前织了一张大大的网。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看得津津有味。在学生说完“都看到了什么”后,我激励他们纷纷打开书,情不自禁地读起书来。接着,全班孩子把这首儿歌,伴着音乐,随着动画,边唱边跳起来。这之后,我又说道:“看你们表演得这么好,小动物们都为你们高兴!他们坐上了小火车,要和大家玩接火车的游戏呢!”我举起写有“半空展翅飞”、“花间捉迷藏”等纸条“车厢”,孩子们将它贴到相应的小动物名字的后面。全班拍着手把“火车”完整地读一遍之后,我又问:“在这首儿歌里,除了小动物的名字外,你还认识了哪些字呢?”学生们通过交流,又收获不少。反思:本节课

6、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些先进理念。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新课标中提出要使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O本节课采用多种游戏、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和谐。孩子们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本节课我设计了““找头饰”、“挑名片”、“交朋友”、“打招呼”、“大转盘”、“照镜子”、“接火车”、“收礼物”等几个游戏活动。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汉字、理解了内容。二、创设情境,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是新课标中一

7、重要的理念。老师和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多的生字,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是他们的学习伙伴。此时,教师站出来,给他们做了个示范,使他们明白了游戏的任务,知道了游戏的玩法,启发了思维的灵感,初步习得记认生字的方法。在游戏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还教好朋友怎样记住自己的名字。他们在记认半字的同时既发展了识字能力,还发展了他们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合作能力,培养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