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解化学简答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化学简答题的能力

ID:31146437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培养学生解化学简答题的能力_第1页
培养学生解化学简答题的能力_第2页
培养学生解化学简答题的能力_第3页
培养学生解化学简答题的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解化学简答题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解化学简答题的能力  摘要:简答题是近年来化学高考中常出现的题型。本文以近年高考题为例,分析了这类题的解答方法。作者认为:除应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外,还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抓住答题的关键和要点、使用准确化学用语表述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此类题解法的指导。  关键词:化学简答题解答方法解答能力  简答题是近年来化学高考中常出现的题型。学生在简答题中的常见错误是:1.基础知识不牢固,对有关概念、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不能回答出知识要点;2.思维混乱,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3.表达不规范,不能用准确的化

2、学用语回答问题。如何才能准确、完整、简练、严谨地解答此类题呢?我认为,除应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外,还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抓住答题的关键和要点、使用准确化学用语表述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此类题解法的指导。下面就以近年高考题为例,分析这类题的解答方法。  例1.80℃时,纯水的pH值小于7,为什么?  答案:水的电离H2OH++OH-是一个吸热反应。室温时,纯水中[H+]=[OH-]=10-7摩/升,因而pH=7;但温度升高到80℃时,水的电离度增大,[H+]和[H-]均大于10-7摩/升,故pH<7  分析

3、: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易混淆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在任何温度下纯水的pH值都是7。80℃4时,纯水的pH值虽小于7,但仍是中性的,[H+]=[OH-],这是不以温度升降而改变的。因为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增大,80℃时,水中[H+]和[OH-]均大于10-7摩/升,故纯水的pH值小于7。答题不仅要求学生回答“是什么”,着重要求回答“为什么”。不少学生仅回答“因为[H+]>10-7”,这只是pH[OH-]、[H+][OH-]<10-14等错误,则属于基础知识的缺陷。  例2

4、.当化学反应“PCl5(气)PCl3(气)+Cl2(气)”处于平衡状态时,向其中加入一种37Cl含量较多的氯气,平衡发生移动,在建立新平衡以前,PCl3中所含37Cl的百分含量比原平衡状态时是否会增加?请说明理由。  答案:加入37Cl含量较多的氯气后,平衡向左移动,使PCl5的分解反应也在进行,所以,PCl3中含37Cl的百分含量也会增大。  分析:本题是用同位素示踪法考查学生关于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这一基本概念。"动态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三个基本特征之一,是中学教学反复强调的重点。题目没有直接问

5、PCl5,而是问PCl3的变化情况;不是问建立平衡后而是问建立平衡前;不仅要回答是否会增加,而且要求说明理由。这样,把基础知识作了两次转换,答题难度加大了。  例3.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摩/升和0.1摩/升,则甲、乙两瓶氧水中[OH-]之比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说明理由。  答案:在同一温度下,对于同种弱电解质,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甲瓶氨水的浓度是乙瓶氨水浓度的10倍,故甲瓶氨水的电离度比乙瓶氨水的电离度小,所以,甲、乙两瓶氨水中[OH-]之比应小于10。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6、电解质浓度对电离度的影响。考生常常把浓度对电离度的影响和对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相混淆,造成错解。有些考生虽对“同一弱电解质,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这个大前提清楚,但要应用这一大前提分析具体问题时,却显得思维混乱,表达的逻辑关系不清。其实“答案”中用到的推理方法是我们思维中常见到的逻辑推理方法――“三段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训练。  例4.在25℃时,若10个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和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和之前该强酸与强碱的pH值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答案:pH酸

7、+pH碱=1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溶液酸碱性和pH值之间关系等知识的认识。25℃时,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和后溶液呈中性,说明反应中强酸的H+和强碱中的OH-物质的量相等。令强酸中H+物质的量为0.1摩,1体积为1升,则强酸中[H+]=0.1摩/升,pH酸=1,强碱中[OH-]=1摩/升,强碱中[H+]=10-14摩/升,pH碱=14,因此,pH酸+pH碱=15。  解此题的关键是先要把一般关系转化成具体数值,再把由具体数值推出的特殊关系推及到一般。由于答题中涉及到“一般→特

8、殊→一般”这两个推理过程,因而增加了答题难度。类似推理方法的考查也出现在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中。  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化学用语准确、简明扼要地说明问题的能力,是化学教学中应重视和强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4  [1]吴凤华浅谈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方法与策略[N].学知报,2011年。  [2]揭育芬浅谈新教材化学中考复习方法[N].湛江日报,2007年。  [3]王廷虎古宏清中考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