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抗旱营林技术措施

苗木抗旱营林技术措施

ID:31147850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苗木抗旱营林技术措施_第1页
苗木抗旱营林技术措施_第2页
苗木抗旱营林技术措施_第3页
苗木抗旱营林技术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苗木抗旱营林技术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苗木抗旱营林技术措施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量少且蒸发量大,水资源匮乏,人为破坏较严重,导致土地沙化问题较为严重,有关部门尝试通过森林植被的恢复建设改善该地区的生态坏境,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屮,气候干旱、土壤缺水严重,使苗木的成活率较低,通过苗木抗旱营林技术的研究,可以为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1培育技术不同的苗木生长习性以及具体的价值存在差异,所以要保证苗木具有较高的抗旱性能,在选择树种的过程屮,一方面要坚持乡土树种优先原则,例如在陕西神木县进行苗木种植,就应优先选择当地的槐树、柳树、枣树、油松、杏树等乔木,或沙柳、山桃、柠条、黄刺玫花棒等灌

2、木树种[1]。另一方面要在诸多可选树种中,结合各树种对气候、土壤、地形等方面的实际要求,从中选择抗旱能力最突出的树种,例如,针叶林中沙地柏、樟子松。阔叶林屮的臭椿、花椒、枣树,灌木屮的柠条、沙柳抗旱能力最为突出。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选择出较适宜的品种进行培育,为苗木抗旱营林提供可能。2栽植技术在栽植的过程中,涉及多方面的技术,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最为重要:2.1起苗技术起苗时苗木根系的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其后期的生长状态和成活率,所以应尽可能避免伤根,如果不得以伤根要有针对性的有效处理,不能盲目栽植。另外,不同树种的树苗起苗技术不相同,例如针叶类苗木通常要在起

3、苗前进行打泥浆处理;阔叶类苗木则需要根部浸泡,但这些起苗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苗木在起苗后体内和根部具有较充足的水分,避免运输途中出现严重缺水[2]。需要注意的是,在起苗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苗木树种,进行具体的带土起苗、苗木修枝、截干栽植等处理,也可以达到避免水分过分散失,提高成活率的效果。2.2抗旱技术现阶段人们尝试通过打浆、覆膜、覆土、覆枯草等措施提升苗木的抗旱能力,其中打浆措施主要应用于针叶类苗木,即在栽植针叶林苗木的过程中将苗木全部置于水桶,并加水,使苗木根部可以吸收充足的水分,然后将处理后的苗木上提式的放在有垂直壁的坑中,在根系基本铺展的状态下填土

4、踩实,保留根部水分的方法。覆膜措施即针对具体的栽植穴进行面积稍大的地膜覆盖,使除植株外的结构均在地膜以下,进而缓解水分挥发的效率,提升苗木抗旱能力[3]。覆枯草措施即将枯草覆盖在苗木周围,达到控制苗株土壤温湿度的效果,进而提升抗旱能力,但此技术对防火的要求更加严格。覆土措施即在苗木栽植后,对苗木的根部位置施加一层松上,进而减缓根部的水分蒸发的措施。可见现阶段我国釆取的抗旱技术主要是为了提升苗木根部的水分含量,减缓根部水分的蒸发速度,这主要是因为在根部缺水的状态下,苗木出现生理性干旱或者死亡的概率较大,可见适当采取以上抗旱技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3管理技术如果栽

5、植的具体区域具备浇灌的基本条件,即使夏季正常降水,也要适当的进行灌溉,避免因严重的水分蒸发,导致苗木根系失水,影响生长状态或造成死亡。考虑到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较紧张,应尽可能的增加蓄水措施,例如新疆的坎儿井就是较好的蓄水结构,利用其在雨季存储水资源,然后在干旱的时节进行苗木灌溉,以此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以及对干旱天气的适应能力。其次,在对苗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对苗木所处土壤进行松土,松土不仅不会加快水分的蒸发,反而因对水分蒸发通道进行了改变,可以延缓蒸发程度,起到提升苗木抗旱能力的效果。再次,在对苗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定期对苗木周围的杂草进行清除,

6、一方面可以避免杂草对苗木土壤水分的吸收,加快苗木干旱,另一方面可以为苗木根系持水时间的延长创造条件,降低苗木的死亡率。另外,在苗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阶段苗木对成长环境的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例如,苗木越冬特殊阶段,必须在寒冷的冬季来临之前,对苗木穴进行埋土防寒处理,直至翌年解冻后,对埋土进行清除,以此避免苗株因大雪覆盖而失水,出现生理性干旱,降低死亡率。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苗木营林的植株进行管理的过程屮,所采取的措施不能与选用的苗木品种的生长习性相违背,只有顺应植被特有的牛活规律,才能保证采取的措施有效,否则不仅难以达到苗木管理的预期目的,而且可

7、能造成人力、物力、资金投入的浪费和苗木死亡率的大幅提高。4结语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已经认识到通过抗旱营林建设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针对阻碍抗旱营林建设的因素,进行苗木抗旱营林技术的探索,通过培育、栽植、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提升其成活率、优化苗木生长状态,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落实的具体体现,应不断地完善和推广。参考文献[1]吴会平•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11(03):42-44.[2]赵洪林,李振秀,王巍威•苗木抗旱造林技术[J].吉林农业,2016(01):111.[3]刘喜

8、宏•陕北干旱区抗旱树种造林技术[J]・科技信息,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