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德育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ID:3114803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德育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1页
浅谈德育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2页
浅谈德育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3页
浅谈德育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德育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德育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  一、现代教育中德育具有极强的必要性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民主政治的建设之中。社会主义学校是培养建设人才的必要场所,是进行社会主义

2、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时期,他们思想单纯,爱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富于理想,可塑性强,但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种思想道德影响。因此,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以是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抵制错误思想道德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沿着社会主义要求的方向发展,使他们健康成长,否则可能误入迷途。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具有极强的可行性4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它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

3、工具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识世界、持续学习的工具,同时该学科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而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思想教育的好材料,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在德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课文中高大、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是德育渗透的好教材;另一方面,课文中

4、描绘的优美,深远的意境,极易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陶冶情操;再者,历史故事中雄辩的论证和缜密的说明不仅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也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关键。  所以,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除了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能够实施相应的教育方法以外,还必须具备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精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机整合,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三、

5、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实施  1、抓住课文中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字眼来进行渗透。4  因为语文教学不是政治教学,它有其独特的艺术性。它不是单纯的脱离课文去给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的政治说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把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它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关键性的字词进行反复琢磨推敲,然后才能达到渗透的目的。例如在讲《藤野先生》一文时,讲到鲁迅先生从东京去仙台的途中只记住了“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点。我便引导学生:难道这途中就没有其它的地点吗?如果有,为什么作者单单提到了这两处?经过引导

6、,学生明白了:“日暮里”使人想到“日暮途穷”的意思,处在异国他乡的鲁迅,路过此地,必然联想到正处在“风雨如磐”中的祖国,表达了他们对祖国前途的十分关切;至于“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明灭亡后,朱舜水不肯为清政府效劳,去日本讲学,力图恢复,百折不挠,以致老死异乡。鲁迅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这样,经过对这两个地名的反复“敲打”,学生们明白了作者写作本文时隐含的思想意义了,从而受到了爱国主义的熏陶。  2、在朗诵中渗透德育。  朗诵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正所谓“

7、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们不但能够掌握课文的大意,能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好的启迪,受到教育。如我们在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经过让学生们反复诵读,使他们从中理解诗歌强烈的思想感情。当学生用低沉的音调朗读“我们对着高山喊……;我们对着大地喊……”,等一组句子时,我相信,他们充分体会到了对总理无比的怀念之情,而读“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一组诗句时,那缓慢的语调,充满了痛惜之情;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向前不停息”4等句子时,学生用高

8、亢而坚定的语调,仿佛总理生前日理万机的形象就在眼前。通过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能使他们很好地受到高尚思想情感的感染。  3、要注意挖掘作品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主题是一篇文章表达的基本思想,它往往揭示文章的主要问题,表明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主题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精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