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校联合,打通研究生人才培养渠道

企校联合,打通研究生人才培养渠道

ID:3115502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企校联合,打通研究生人才培养渠道_第1页
企校联合,打通研究生人才培养渠道_第2页
企校联合,打通研究生人才培养渠道_第3页
企校联合,打通研究生人才培养渠道_第4页
资源描述:

《企校联合,打通研究生人才培养渠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企校联合,打通研究生人才培养渠道  【摘要】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层次的学校教育,担负着发展尖端技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任,从长久来看研究生教育将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而企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人才,一方面加强了企业科研力量,提高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拓展了高校办学空间,值得推广。温家宝总理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  【关键词】企校联合;研究生教育;企业发展;核心价值  为了吸引国内外重点院校优秀学生参与企业研发工作,增进企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企业通过

2、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的方式,既加强了企业科研力量,提高了科研能力,又节省了成本。  校企联合,三方共赢  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是企业吸纳研究生进站,可以缓解人员短缺、科研任务繁重的矛盾。企业由于受指标限制,每年接收的大学毕业生满足不了科研生产的需要,许多科研人员要承担一、二个课题,有的甚至达到三、四个课题,任务的繁重加上人员配备的不足,往往影响了任务的完成质量和进度。研究生到企业后,可直接参与课题研究,并充当主要参与人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科研人员分担了工作压力;4  二是进入工作站的研究生理论基础扎实,思路灵活,再加上工作站良

3、好的科研条件,加快了科研步伐;  三是企业通过与高校的密切合作,对进站后表现优秀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考察,接收为本单位的正式员工,这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2、提高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一是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校学生接触得大多是理论知识,研究课题的方向比较注重理论研究,进入工作站后,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理论研究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将研究成果更好地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这就要求进站研究生要根据现场生产实际的需要,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是提升了综合能力,拓宽了视野与知识面,企业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

4、实验设备先进齐全,资料查询方便,并且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做指导,因此,在企业完成论文,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而且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与知识面,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研发能力。同时,校企双方导师制的联合培养方式,也培养了研究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三是毕业生能很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学生进入工作站后,在一段时间里,不仅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在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当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会很快进入角色,缩短了工作适应期。  3、拓展了高校办学空间。4  一是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

5、间的联系,构建了良好的信息交换平台,来自生产一线的信息丰富了教学资源;  二是充分利用了外部优质资源,拓展了办学空间;  三是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严格制度,规范管理  一是企业根据研究方向,与各院校研究生部联系协商,选择专业对口的优秀学生进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二是采取双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即由企方指导老师和校方导师共同指导进站研究生。企方指导老师负责进站研究生课题的选择、工作安排、现场学术指导、学位论文的初审工作等;校方导师根据企业提出的科研需求,负责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科研活动学术指导和学位论文的

6、审阅工作;  三是研究生进入工作站后,根据企业的安排,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并完成其学位论文。企业要制定培养方案和工作进度计划,要选择技术性强的课题,保证研究生论文的质量;  四是研究生进站后完成的科研论文,须经企业科研管理部门同意,方可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署名单位为学校和企业双方;  五是对进站研究生科研成果的产权归属做如下规定:研究生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归企业所有;研究生参加校企双方联合承担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归双方所有。  结语:4  企校联合,企业把企业文化提前传递给学生,为培养目标人才提前做了准备;高校解决了所培养的人才类

7、型和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不相匹配的矛盾,使培养的人才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更适应社会竞争,对研究生以后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企业和高校各自的优势在人才培养中得以充分发挥。这种方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春雨.密切校企合作实现三方共赢,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首届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2010(9)4  [2]韦福雷,杨茂兴,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东方联合设备租赁有限公司[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7)  [3]肖鹏,刘莉,杜鹏程.校企联合研发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商

8、学院,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9(13)  [4]徐淑华,马艳,刘华波。校企联合探索人才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