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ID:31175157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_第1页
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_第2页
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_第3页
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_第4页
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要】科学素养是指人在接受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适应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诸如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准则、科学精神等等。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提出:“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关键词】化学教学;科学素养  具有高度素养的人才对于这个数字化、全球化为特征的时代,起者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打好扎实的文化功底,还要体现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准则、科学精神四者从不同侧面构成了人的

2、科学素养,在化学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要抓住这个机遇,在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训练和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全面的科学能力5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思维活动中,问题情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调控和组织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有时提出一个假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言,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研

3、讨、磋商,让学生通过比较、联想、分析、推理等,独立的解决一些问题。  例如,在讲盐类水解时,首先由“酸的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碱性,那么盐的溶液是否一定为中性呢?”引入新课,同学们立刻小声议论:“盐溶液不是显中性吗?”教师进一步设疑:“要想知道盐溶液是否均为中性,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结果,NaCl溶液显中性,CH3COONa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实验结果令同学们不可思议,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我设计了一组启发性的问题:  ①CH3COONa中存在哪些电离?  ②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溶液显碱性说明什么?  ③那么为什么会

4、导致C(OH-)〉C(H+),可能原因有哪些?结合水的电离平衡  ④哪些离子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⑤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  ⑥举例说明还有哪些盐溶液显中性、酸性和碱性?  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是难以忘记的,即使忘记了,自己还可以分析推理、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形成了全面的科学能力。  2实施实验探究培养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5  重视科学方法教育是实现其它化学教学目的的前提和保证,科学方法不仅是学生认识、掌握和运用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工具,还能使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科学素养。在科学发展进程中,科学方法比科学知识更有相对的历史

5、稳定性,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将长期受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得化学知识,训练科学方法,培育科学素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实施实验研究。  例如,做钠与水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  ⑴钠如何变化?  ⑵溶液如何变化?这一环节为创设问题情境。  然后讨论:  ①钠熔化成小球说明什么?  ②钠浮于水面说明什么?  ③钠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说明什么?  ④溶液最终变红又说明什么?  这样就使学生在创设问题环节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得出结论中掌握了科学方法

6、。过去的“满堂灌”、“注入式”,要进化为“引导――探究”式的教学。学生通过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自己去感受,探索新知识,运用结论,在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既学到了化学知识,又训练了自己的科学方法。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准则5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情趣,发展个性和创造能力,是他将来能为社会服务,能够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认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努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项基本准则。学生灵活运用这一原则,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是一个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一

7、个激发科学情趣、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过程。理论知识向实际转化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体现在分组实验、家庭实验中,体现在教学改革、设计实验、社会参观调查、科技活动、撰写论文中。  例如,学习了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后,教师布置两个小实验:一是如何生炉火?生炉火为什么不用火柴直接点燃煤块?二是用扇子扇炉火和烛火,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在第二天化学课上学生发言踊跃,最后教师做了总结分析,肯定了学生成功之处,提出不当和错误之处,学生脸上露出了成功后的喜悦,同时也加深了对燃烧概念及燃烧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课堂内外广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