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让数学概念学习更有效

反思,让数学概念学习更有效

ID:31175599

大小:10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反思,让数学概念学习更有效_第1页
反思,让数学概念学习更有效_第2页
反思,让数学概念学习更有效_第3页
反思,让数学概念学习更有效_第4页
反思,让数学概念学习更有效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思,让数学概念学习更有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反思,让数学概念学习更有效  摘要:反思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概念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留足反思的时间,而且要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提升学生反思的能力,变“要我反思”为“我要反思”,从而使概念学习更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学习;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6-0051-02  杜威将反思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认为反思是“理智行为的标志”,能够促成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利于改进学习的效果。可见,反思是数

2、学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表明,在概念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可以使概念学习更有效。  一、在冲突处反思,让概念的引入水到渠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概念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在认知冲突处进行反思,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内在需求,让概念的引入水到渠成。  【案例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铅笔,准备奖给学习认真的学生,如果每人2支,奖给4名学生,一共

3、要多少支?怎样列式?(板书:2+2+2+2=8)6  师:如果奖给5名学生,一共要多少支?(板书:2+2+2+2+2=10)  师:我们班52名同学,学习都很认真,都奖励2支,又该怎么列式呢?  教师一边板书2+2+2+2……,一边问:这样要写多少个“2”?能不能用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乘法(板书课题)。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紧紧抓住“相同加数连加”这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切实体验到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全班52位学生的奖品总数”的问

4、题实在太麻烦了。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此时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内在需求呼之欲出,使“乘法”的引入水到渠成,让学生油然萌发“我的问题,我解决”的强烈探究欲望。  二、在变式中反思,让概念的理解入木三分  在概念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现象:教师咬文嚼字地教了概念,学生对概念也能倒背如流,可是一旦运用起来却问题百出。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及时组织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去感知、领悟、反思、理解数学概念内涵的本质特征。此时,教师如果能够适时提供一些变式练习,引导学生在变式中进行反思,就能使学生对概

5、念的理解入木三分。  【案例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当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两条短边之和大于长边”的结论后,教师组织以下变式练习:  师:观察这三根小棒(红9厘米、黄4厘米、蓝15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6  生1:围不成。  师:为什么围不成呢?  生2:蓝边太长了。  师:是啊,蓝边是太长了,看来,得想个办法,谁能帮老师想个主意呢?  生3:把蓝边缩短一点。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将蓝边缩短1厘米)  师:这样行吗?  生4:不行。  师:把蓝边缩短到几厘

6、米才行呢?  ……  师:如果蓝边和红边不变,那么黄边的长至少要是几厘米呢?  师:如果蓝边和黄边的长度不变,那么红边的长度至少要几厘米呢?  师:如果一个三角形(图略),用a、b、c表示三条边的长度,其中,哪两条边的和比第三条边长呢?  生:5:a+b>c。  师:那么a+c与b比较呢?b+c与a比较呢?  生6:a+c>b,b+c>a  师: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三个式子的意思表达出来?  生7:不管哪两条边的长度的和都比第三条长。  生8:随便两条边的长度之和都比第三条边长。  ……6  师:也就

7、是说“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先通过缩短蓝色小棒的长度,让学生巩固已经得到的结论。再通过分别变化黄色小棒和红色小棒的长度,让学生认识到之前的结论可以扩大适用范围。最后,用字母表示长度,用不等式表示关系,使语言文字的表述有了数学原理的支撑。这样多渠道、多层次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反思、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准确、深刻地理解了概念的本质属性,可谓入木三分。  三、在比较中反思,让概念的掌握牢不可破  比较所学的概念并弄清它们的区别,可以消除彼

8、此之间的干扰,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概念。因此,在概念教学时,对一些相似的、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教师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对比、多向反思,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既可以深化理解已学概念,又能够牢固掌握新学概念。  【案例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之后,为了有效消除“周长”对“面积”的负干扰,教师组织了以下辨析练习:  1.什么叫做长方形的周长?什么叫做长方形的面积?  2.周长和面积常用的计量单位分别有哪些?  3.在下图中,A,B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