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生存能力 学习有用的地理

考查生存能力 学习有用的地理

ID:31224591

大小:11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7

考查生存能力  学习有用的地理_第1页
考查生存能力  学习有用的地理_第2页
考查生存能力  学习有用的地理_第3页
考查生存能力  学习有用的地理_第4页
考查生存能力  学习有用的地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查生存能力 学习有用的地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考查生存能力学习有用的地理  近年来,高考试题注重考查“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如对生存能力的考查,从而引导考生解决现实中的实际困难。这是地理试题对地理学科对社会重要贡献方面的考查,也最能体现新课改精神。  一、高考考查趋势  以区域图、等值线图或实际案例等为切入点,考查具体问题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试题所选区域以我国为主,意在引导考生关注我国灾害多发的国情,树立防灾减灾意识。试题多以小区域微观切入。  二、知识点梳理及高考链接  1.自然灾害的防御  防御措施应该是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和工程性防御措施相结合。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主要涉及储备救灾资金、物资,举办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和

2、应急救援演练,完善灾害保险方面的制度和规定等。  工程性防御措施的三种方式包括改变地表环境,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改变财物的特性,从而提高抗灾性能。  2.考点探究  (1)气象气候灾害。  ①我国气象灾害发生时间上的季节性和空间上的地域性。9  我国的水旱灾害十分频繁,这与季风气候密切相关。干旱、碎屑物质丰富、多大风天气、过度放牧等容易引发沙尘暴。沙尘暴的防御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控制载畜量,推广轮牧;植树种草,建立防护林;工程固沙。  ②应对台风、雷电、洪水的方法。  出现雷电天气时,人们要避开大树、电线杆、变电器等比较容易引雷的地方;保持比较低的姿势,

3、并且不要手持顶端带有金属的物品;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少越好,以减少“跨步电压”。  洪水猛涨时,人们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并用绳子或被单等物将身体与烟囱、树木等固定物相连,以免被洪水卷走。在山区,一旦遭遇暴雨,人们应向山脊方向避洪,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并且不可在山谷(经常是人们的旅游路线)中逗留,因为山谷是山洪的必经之路。在山区露营时,扎营地点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交会处。  例1(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

4、应对措施。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江南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易遭受洪灾。图示区域居民点位于河流下游谷地,而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因此若要避免洪灾,只能将居民点迁往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若不迁走居民点,则只能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或修建沿河防洪堤。9  【答案】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

5、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2)地质灾害。  ①地震。  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地面建筑等密切相关。  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震时逃生的方法:如果身处平房中或一楼,则应迅速跑到室外;如果身处高层楼房中,则应该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且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下或

6、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同时注意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地震过后应迅速离开房间到达安全的开阔地。  ②滑坡。  滑坡: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整体下滑,造成农田、建筑物、道路破坏及人员伤亡。地壳运动活跃以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山区,滑坡较易发生。  防御措施:及早识别滑坡危险,建设护坡工程等。  ③泥石流。9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点: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以及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以西至北京-兰州-昌都

7、一线之间。成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大规模工程的兴建。  应对身边泥石流的方法: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应迅速向泥石流的垂直方向(左、右)躲避,离开沟道、河谷地带,切不可顺(或逆)泥石流方向(上、下)躲避。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而应选择基底稳固又较为平坦的地方。另外,不应在树上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过程中可切除沿途一切障碍,所以躲在树上逃生不可取。同时应避开河道(沟谷)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