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

(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

ID:31258020

大小:8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07

(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_第1页
(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_第2页
(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_第3页
(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_第4页
(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道次第讲记 11(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第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者。如《亲友书》云:“或头或衣忽然火,尚应弃舍灭火行,而当励求无后有,因无余事胜于此。应以戒慧静虑证,寂调无垢涅槃位,不老不死无穷尽,离地水火风日月。”第二修何等道灭除生死,如《亲友书》所说,即使头或衣服忽然着火,尚且应当弃舍灭火之行,而应当励力寻求无后有的解脱之果,因为没有其它任何事胜过此者。应当以戒定慧三学而证取寂静、调伏、无垢的涅槃位,不老不死无有穷尽,远离地、水、火、日、月这一切世间生死境界的清凉解脱。应学宝贵三学之道,其中三学,数定有三。正如此论所说,应当比救头燃还要急切地修学宝贵的三学之道。其中三学的

2、数量决定为三。初观待调心次第数决定者:谓散乱心者令不散乱,是须戒学;心未定者为令得定,谓三摩地,或名心学;心未解脱为令解脱,是谓慧学。由此三学,诸瑜伽师一切所作,皆得究竟。道次第讲记 11第一,观待调心次第而决定三学数量:要使散乱心不散乱,需要戒学;心未得定为使其得定,需三摩地或者心学;心未解脱为使其解脱,需要慧学。由此戒定慧三学使瑜伽师的一切所作都能得以究竟。这是说到调心上有令不散乱、令得静定、令得解脱,而且只有令不散乱、令得静定、令得解脱三种,因此调心之道决定为三——戒、定、慧。观待得果数决定者:谓不毁戒果,是为欲界二种善趣,毁犯之果,是诸恶趣;心学之果,谓得上界二种

3、善趣;慧学之果,即是解脱。总其所生,谓增上生及决定胜。初有上下二界善趣,故能生法亦有二种。此二即是《本地分》说。第二,观待得果而决定数量:不毁戒果是欲界人天两种善趣,毁戒果是诸恶趣;心学的果,指得到上界色界、无色界两种善趣;慧学的果,即是解脱。因为总的果只有增上生和决定胜两种,而增上生又只有欲界、上界善趣两种,因此它的能生法就只有三种:能生增上生下界善趣的果为戒;能生增上生上界善趣之果为定;能生决定胜果为慧。这样由得果有三,决定因行的道有三。又诸先觉,待所断惑亦许三种,谓破坏烦恼、伏其现行、尽断种子,故有三学。再者,诸先觉们观待断惑的程度也承许三学数量决定:以破烦恼、伏现

4、行和断种子三个层面,因此有能作的三种道——戒、定、慧,也就是戒能破坏烦恼、定能伏烦恼现行、慧能坏烦恼种子。道次第讲记 11次第决定者,《本地分》中引《梵问经》显此义云:“初善住根本,次乐心寂静,后圣见恶见,相应不相应。”此中尸罗是为根本,余二学处从此生故;次依尸罗能得第二心乐静定;心得定者见如实故,能得第三成就圣见,远离恶见。再者,次第决定指先戒、次定、后慧,在《本地分》中引用《梵问经》显示此义说到:最初善为安住于根本中,其次得到乐心寂静,最后得到与圣见相应、与恶见不相应或者远离了恶见。这里尸罗是根本,由于定、慧两种学处是从尸罗产生;接着依于尸罗能得第二心乐静定;而心得定

5、者见如实法义的缘故,能得第三成就圣见,远离恶见。三学自性者,如《梵问经》云:“应圆满六支,四乐住成就,于四各四行,智慧常清净。”此中戒学,圆满六支。具净尸罗,守护别解脱律仪,此二显示解脱出离尸罗清净。轨则所行俱圆满者,此二显示无所讥毁尸罗清净。于诸小罪见大怖畏者,显无穿缺尸罗清净。受学学处者,显无颠倒尸罗清净。道次第讲记 11三学自性,如同《梵问经》中所说:应当圆满六支,得到四乐住成就,于四谛各四种行相智慧常得清净。其中戒学,圆满六支。具清净尸罗,守护别解脱律仪,这二者显示解脱出离尸罗清净。轨则和所行全部圆满,这两者显示无所讥毁尸罗清净。于小罪也见有大怖畏,显示无穿缺尸罗

6、清净。受学学处,显示无颠倒尸罗清净。观待调心次第以及观待得果而决定三学数量,此二者是《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所说。四心住者,谓四静虑。此于现法安乐住故,名乐成就,是为心学。四心住,也就是四静虑或四禅。由于此者在现法安乐住的缘故,名为乐成就,这是心学。四谓四谛。各四行者,谓苦中无常、苦、空、无我,集中因、集、生、缘,灭中灭、静、妙、离,道中道、如、行、出。达此十六有十六相,是为慧学。四指四谛。各四行者,即苦中有无常、苦、空、无我四行相,集中有因、集、生、缘四行相,灭中有灭、静、妙、离四行相,道中有道、如、行、出四行相。了达这十六行相,即是慧学。若导寻常中士道者,此应广释于三

7、学中引导之理,然非如是,故修止观心慧二学,于上士时兹当广释,今不繁述。如果引导寻常的中士道,应当广释于三学范畴里引导的轨理,然而并非如此的缘故,也就是这并非寻常的中士道,而是共中士道,是趣入不共上士道的前行的缘故。所以所谓的修止观心学和慧学,将在上士道的道轨中广为解释,这里就不繁述了。道次第讲记 11当略宣说学戒之理。此中最初当数思惟尸罗胜利,令其至心增长欢喜。如《大涅槃经》云:“戒是一切善法之梯;戒是根本,犹如地是树等根本;戒是一切善法前导,如大商主是为一切商人前导;戒是一切法幢,如帝释幢;戒毕竟断一切罪恶,及恶趣道;戒如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