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中的“教”与“不教”之我见

略读课文中的“教”与“不教”之我见

ID:31272051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略读课文中的“教”与“不教”之我见_第1页
略读课文中的“教”与“不教”之我见_第2页
略读课文中的“教”与“不教”之我见_第3页
略读课文中的“教”与“不教”之我见_第4页
略读课文中的“教”与“不教”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读课文中的“教”与“不教”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读课文中的“教”与“不教”之我见  【摘要】当前,略读课文在课文当中的地位比较尴尬,鉴于它是课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要“教”。但是又由于它主要体现在“略读”上,使得许多教师都普遍忽视了略读课文,转成了“不教”,这让教师们都感到非常矛盾。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就从略读课文的内涵出发,谈一谈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方式,以期能够让广大教育者在略读课文中的“教”与“不教”之间做有效取舍。  【关键词】略读课文;“教”与“不教”;阅读能力;看法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2、3089(2013)33-0-01  略读课文是相对于精读课文而言的,它是对精读课文的一种有益补充,是学生能够掌握精读课文阅读方法的试验场。对于教师来说,在略读课文上要掌握好“教”的程度和“不教”的程度,这里的“教”是指精讲分析,“不教”则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课文。如果在所有的略读课文中过于“不教”,只是放任学生去自主对课文进行阅读,这样就会忽略掉教师的指导作用,把略读课文当成了泛读,起不到什么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握好略读课文中的“教”与“不教”的界限。  一、略读课文内涵5  所谓略读就是在阅读课文时不

3、重点阅读而是粗略地带过,它重在要求用较快的阅读速度来对文章的大体意思进行了解。事实上,略读是体现一个人阅读水平的标志。然而,在现如今的语文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在把握略读课文上有所不同,于是就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是把略读课文复杂化,对其进行精讲细读;第二种是把略读课文简单化,学生读了以后一问三不知,什么内容都没有掌握住。这就使得教师开始对略读课文的“教”与“不教”纠结起来。略读课文在字词以及句子上比较简单,内容也比较通俗易懂,学生在读过之后就能够迅速掌握。教师在教学上也要求学生在对略读课文读过之后能掌握课文大意,并且能

4、依照阅读提示对问题进行回答就可以。总之,略读课文中有些地方还是值得师生去共同探讨以及共同学习的地方,它既给广大教师提供了自由的教学空间,又为学生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方式分析  (一)自读时间留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往往可以通过课文的略读能力表现出来,通过略读课文,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概括能力。基于此,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进行自读和自悟,通过这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对读书方法进行掌握,最终达到独立阅读的能力。比如在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略读课文《

5、绝招》这一课中,此内容浅显易懂,充满着童言童趣,文章主要体现小伙伴之间的良性竞争,以此来说明技能是依照后天的努力训练出来的。教师在教这一课时要给学生留足时间,让他们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自己去感受与领悟,学生们一般都会用最大努力来读完课文,然后教师结合词语盘点,让学生互相检查,这样既让学生在互相检查当中掌握生字词,又提高了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5  (二)抓好阅读提示,凸显课堂教学重点  通常来说,略读课文的教学时数比较短,大多为一个课时,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处理时要准确与快速地抓住略读课文中的教学重点,充分运用阅读提示

6、,做到点面结合以及粗中有细。比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神贯注》这一课中,有一条主要线索:罗丹是如何对雕像进行全神贯注修改的?教师可以抓住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罗丹神态以及动作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再对这些词语和句子细细品读与内化,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教学合力,学生依照这条主线开始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学得到了良好的开展。学生对阅读目标和难点进行了明确,教学效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三)注重略中取精,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体行为,在略读课文教学当中要对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强化。基于此,教师在裁剪

7、以及取舍略读课文内容的时候,要从略读课文的特点出发,与课文中的重点内容相紧扣。略读教学虽然注重“略”,但也要融合“精”5的内容,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对与略读课文有关联的精读课文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有层次的展开,学会用举一反三的方式来阅读课文。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一篇略读课文中,这篇课文的前面有《寓言两则》、《惊弓之鸟》以及《画杨桃》这三篇精度课文。《寓言两则》是教学生如何看问题以及怎样看问题;《惊弓之鸟》是注重让学生善于观察,并有效结合思考与实践来看待问题;而《画杨桃》是教学生要

8、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三篇课文都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训练,因此在此篇略读课文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最后一段话进行品读,在这段文本解读当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讲给学生,把学生带到思维方式这个层面上来。这样不仅总结与提升了课文的主题,而且还对课内与课外的生活进行了沟通,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