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个性化阅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重视个性化阅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ID:3127674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重视个性化阅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_第1页
重视个性化阅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_第2页
重视个性化阅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_第3页
重视个性化阅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重视个性化阅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视个性化阅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之一。  重视个性化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小体会。  一、通过理

2、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  1.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有关语句深入研读。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江潮的变化,体验观潮者心情的变化。以“天下奇观”的“奇”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深入研读。如,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江潮的变化,体会钱塘潮之“奇”,然后交流阅读的体会。学生交流时,教师可以从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两方面进行引导:从“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词语中感受江潮的声威及其变化过程;通过“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

3、”“漫天卷地”等词语体会江潮的形状和气势。4  2.品味语言特色  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特色。如,文中的“堪称”“号称”“美誉”,是在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课文里有一些词语带有引号,如“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都表示特定的称谓,也可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加以体会。  二、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现内容场景  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

4、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生词较多,首先要提醒学生在读书时加以注意,将识字与学词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然后,在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时,就要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紧紧抓住巨人的表现与花园里的情景展开教学。在充分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读后有什么体会,或是有什么发现。当时,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师: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大声叱责。请你把巨人叱责的话找出来读一读。(主要的三句)  学生边读边画出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语句并进行交流。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

5、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4  生1:巨人可能会瞪着大眼睛,满脸横肉抖动着,大声说:“谁让你们进来的?都给我滚出去!”  生2:巨人会说:“谁允许你们到我的花园来玩的?好容易盼来了春天,你们又来捣乱。滚出去!不然有你们好看的!”他一手叉着腰,边说边挥着另一只铁钯似的大手。  许多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了起来,激情迸发,纷纷举手表演。  师:同学们想象得合情合理,很有意思。我仿佛看见一个可怕的巨人站在我们面前,孩子们吓得纷纷逃窜。试着和你的同伴再读一读这三句话。  学生

6、各自找同伴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们读了这三句话,有什么感受?  生1;这个巨人太无情了!一点都不爱孩子。  生2:这个巨人太霸道了!应该叫他“巨无霸”!  这样既再现了课文内容的情景,通过想象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会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人不要太自私等。  三、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  1.故事性强的文章,适宜于进行复述训练。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浏览故事经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给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列一个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复述故事内容,要关注学生在复述过程中的语言质量,并

7、有意识地提示运用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接着,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的变化,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就能体现文本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感情。4  2.按照课文的顺序,理清课文的思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再以词语为依托复述故事内容,与文中人物进行情感交流,进而理解认同作者的观点。  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

8、理解与感受。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