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诗歌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ID:3128041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诗歌教学中的点滴体会_第1页
诗歌教学中的点滴体会_第2页
诗歌教学中的点滴体会_第3页
诗歌教学中的点滴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诗歌教学中的点滴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诗歌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到处都有诗的印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古典诗词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也丰富着我们,诗词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试着让学生进入学古诗词的佳境,可是常常感觉学生只重视背诵,而忽略感悟。也不知道何时起,我发现我教的学生特别喜欢听我讲解古诗词,我想就古诗词教学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4  首先:诗词教学不能忽略读,有句老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吼。听着有点想笑,但是静心思考也不无道理。那么,我们语文教学中的诗词讲解是不是就是让学生麻木的读呢

2、?非也。读要有目的地读。我的诗词教学一般分四读。一:初读。初读顾名思义就是拿到诗歌时开始的初体验,这一遍的朗读要求不能过高,只要学生能够准确读出来就好了。二:意读。意读是有求学生能够通其大意的读,虽然古诗词有别于古文,不能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的去理解,但是诗词必需要懂得它的大意,读出它的意思,便于我们能更好的记住它。三:情读。一首诗表达作者什么情感,传递诗人什么样的心境,这需要我们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出,读中有情,读中有趣,拉近学生与古人的距离,让孩子们穿越时光隧道与古人有心灵的碰撞。四:悟读。对于诗歌学习,

3、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从教师课堂上获得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所以,这个环节要求他们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体会就好。也可以让他们课堂上写三言两语的独特感悟。悟中有创新,悟中有新境。曾经我在讲解杜牧的《清明》时,孩子们就读出了不同的感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读他就是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读他就是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读他就是一

4、首曲。还有学生说:它也具备了小说的各个元素: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发生、发展,至于结局,一句“遥指杏花村”,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没有反复的读,何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其次:诗词教学不能忽视作者与背景的了解。以前我在讲解诗词时,对这块介绍的不够,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往往只知道是哪个朝代的,学习兴趣也不浓厚。现在我讲解作者与背景时要求他们有足够的了解,多了解,多走近,多情感。知己知己,因为懂得心才更近。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诗词有时一个作者不止一篇,如:刘禹锡的《陋室铭》、《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5、如果我们能深入了解刘禹锡,懂得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更懂得贬谪期间的他,仍然豪气冲天,乐观豁达,浴火重生,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的诗人,一个幽默风趣的诗人,一个富于战斗精神和哲学思考的诗人,那么,《陋室铭》中表达的不慕荣利、安平乐道的情怀就不难了解;《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生气与豁达就更能深刻体会。《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更能让我们钦佩。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4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

6、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沉舟”二句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们再学刘禹锡的诗,定不是难事。  其次:诗歌的理解语言要形象化,趣味化。如《诗经》里的《召南.野有死麋》原文是: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兮,无使?也吠。原诗若是逐字逐句去翻译,不但生硬而且也失去了美感。我们可以把它说成这样的一个故事:一

7、个小伙子在打猎的时候,看中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他就将自己猎到的獐子用茅草包好放在空地上,等着姑娘走过去查看。这女孩果然不负众望地走了过去。接下来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这样一来即便晦涩难懂的诗经,学生们学起来也会感觉轻松,愉悦。也有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道出了另外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林间劳作,她看见一只被白茅草包裹好的獐子,以为没人要,正想捡来着,失主出现了。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她和小伙子认识了,彼此有点意思,小伙子就约她下次再见,并许诺送她一只鹿……有了故事,有了趣味,诗词教学定会化难为易。4  最后:诗歌的欣赏

8、离不开联想与想象。我们大家都知道诗歌的创作离不开联想与想象。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诗人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又由天上的街市联想到街灯,又充分运用想象想到了天上的牛郎织女。诗歌的理解也不能缺少联想与想象,有同一诗人自身作品的联系,到不同诗人类似作品的联想,再到作品本身言有尽意无穷的想象,这都对我们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有着事半功倍的帮助。当我们为柳宗元一贬再贬义愤填膺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