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和动漫产业融合和创新

民俗文化和动漫产业融合和创新

ID:31342992

大小:71.4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1-08

民俗文化和动漫产业融合和创新_第1页
民俗文化和动漫产业融合和创新_第2页
民俗文化和动漫产业融合和创新_第3页
民俗文化和动漫产业融合和创新_第4页
民俗文化和动漫产业融合和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俗文化和动漫产业融合和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俗文化和动漫产业融合和创新【摘要】动漫作为新兴产业,前景广阔。国漫尽管在分钟数上已经赶超日本,但是却无质量可言。另一方面,我国的民俗资源丰富,可以说是国产动漫的天然素材。不仅可以寻求国产动漫新出路,还可以传播民俗、弘扬本民族文化,一举多得。【关键词】动漫;民俗;民族性一、民俗在动漫中的位置(一)涉及中国民俗的日美动漫概述喜欢日本动漫的人们一定会发现,在日漫中从来不缺少我们熟悉的中国民俗元素,不论是源于中国的神话故事还是民间故事,都能在日漫中看到影子,这通常会在瞬间点燃一种奇异的共鸣以及民族自豪感。美国动漫当中,也不乏中国的民俗。《花木兰》这部富于神

2、秘东方传奇色彩和异国情调的影片就在全球范围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功夫熊猫》相比《花木兰》来说,从技术到内容都更加精湛,广受好评。中国市场是个庞大的市场,因此不论是日本还是美国都会刻意在动漫中加入很多中国的元素,企图获得心理认同,建立情感联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动漫的本土化趋势也会更加强烈。(二)从中国动画发展史看民俗的位置反观国产动画的贫乏,不禁叹息。但事实是,国产动画在很久以前就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动画片就传入中国。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出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天宫》,1941年,制作出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

3、公主》,这部影片在日本播出时,14岁的手冢治虫便是看了这部动画之后才决定投身于动画事业。从50年代开始,时任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的美术片组组长的著名动画艺术家特伟先生带领中国动画人做了很多国产领域的动画片(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50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出现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以及后来的《山水情》与剪纸片《金色的海螺》、木偶片《孔雀公主》代表了中国的三大片种,也宣告中国动画片的第一次成功。改革开放以后,成果显著。77年到83年间,《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动画长片和《九色鹿》、《雪孩子》等动画短片相继问世,皆堪称时代

4、经典之作。“中国学派”标志着中国动画最繁荣的年代,从此中国在世界上有了自己的民族风格,有了中国特色,有了我们自己的东西这也极大的鼓舞了中国的动画电影创作者。截止到“文革”前夕,有15部影片在国际影坛荣获21项殊荣,声誉鹊起,自成一派。周恩来总理曾对日本代表团讲过,中国动画片,是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找到独自方向的比较卓越的部门。从上个世纪末到现今,中国动画从未放弃过这一方向。但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学派”一统天下的盛世终究没能持久。中国动画从强盛到辉煌再到就是90年代初的低谷。90年代末至今,政府政策逐步向动漫产业倾斜,包括国务院

5、对中国动漫产业的支持,从文化部到广电局再到市场,对动漫人才的培养逐渐受到重视。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正在迎接第三个高峰的到来。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有数量没有质量,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步,观众只能一面缅怀,一面由愤怒转为麻木。二、民俗与动漫的融合与创新(一)国产动漫与民俗融合的缺失1.两极分化背后的一片茫然。现如今的中国动画基本呈现出两个极端的发展态势,一是完全抹杀民族特点,从画风到故事内容一味模仿日本或者美国,热衷于采用3D新技术,仿佛惟其如此才能显现出其“国际化”的决绝态度。比如最早的《魔比斯环》,投入破亿,却票房惨淡,谁都没有料到,首部中国的3

6、D影片竟然套用了一个西方的故事,就我们的传统思维来说,这种非中国的故事在感情上也的确令中国观众不能接受,倒不如一部外国动画来得直接。剧情很套路,甚至就西方故事而言也不算精彩,缺少灵气,创意之初的定位就是错误的。一边说MADEINCHINA,一边又呈现出一群西方的东西,这本身就是有点滑稽的。其二与其说是奉弘扬民族行为圭臬,不如说是奉翻拍为圭臬。西游记至今已经有无数个版本,改编也只是停留在删减桥段和增加妖怪的水平上,《大头儿子》2014年新版上映后情节却越发俗套。翻拍永远是充满着商业预谋的一件事,它的初衷往往不仅仅是吸引怀旧的消费群体,更重要的是形成新一

7、代的消费群体,他们预谋着让每一代的孩子都接受同一个英雄,但可以看到,即便是当年风靡全球的《阿童木》在改编到09年的三维CG技术制作大电影的时候,也已经风光不再。追求国际化易弄巧成拙,回归传统也不讨好,不禁叹一声:中国动画的出路又在何方呢?自然是路在脚下,而且是脚踏实地。中国动画看似走了这两个极端,但实则,连走这个极端都走得颇不专心,打着“国际化”的幌子朝世界各国抄袭的不在少数,如《高铁侠》便是复制日本2002年的动画连续剧《铁胆火车侠》,两者放在一起,只需要一个配音。可以说,在中国动画看似一片大好的情形背后,实则是一片迷茫。动画从来都不是机械化的投入

8、产出,而是内容为王。对于大多数动画创作者和动画爱好者而言,他们依然相信扎根于本民族文化才是正确的道路,中华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