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皖北地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ID:31374550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皖北地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皖北地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皖北地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皖北地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皖北地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皖北地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皖北地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适期播种育苗、提倡高剪苗定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皖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S53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3-0056-01  皖北地区处于安徽省北部,东靠江苏,西连河南,地势以平原为主,拥有广袤的淮北平原,辖江临海,扼淮控湖,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沛,平均日照时数为1600~2200h,平均气温

2、为14.0~17.0℃,大于10℃积温为4700~5300℃,年日照时数为2200~2500h,无霜期为220~230d,平均降雨量为820~950mm,平均相对湿度58.5%。土质主要为砂姜黑土、棕壤和褐土,肥力水平中等,非常适宜甘薯生长。现将皖北地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该地甘薯种植户提供参考。  1品种选择4  当前甘薯品种很多,类型也多,有打粉用的高淀粉型、直接用于吃的食用型、采叶用的菜用型、含紫色素高的专用型等[1]。种植户要种什么类型的品种,每种类型种多少,一定要清楚,育苗时千万不要盲目跟从别人。目前,当

3、地紫色素高的品种有徐紫1号、宁紫薯1号等;优质食用型品种有阜28-6、郑20、苏薯8号、皖薯8号;优质高淀粉型品种有商19、阜薯24、徐薯22、徐薯18、皖薯1号等,应根据需要选择品种。  2适期播种育苗  尽量从科研机关引种,不要从病区引种。同时要注意品种的适应性。春季甘薯翻动后容易腐烂,购买种薯后应尽快排种,避免放置太长时间造成大量腐烂。  采用适期早育,一般在3月中旬或4月初为适宜时期。选择管理方便、靠近水源、排水良好、地势高、背风向阳地块作苗床用地[2]。  露地育苗或采苗圃选土质肥沃、没有盐碱、至少2年内没种过甘薯和

4、做过苗床的地方作苗床地。采用加温育苗,苗床最好是东西向,一般长5m左右、宽1.50m左右。不种春薯只栽夏薯的应先栽好采苗圃,一般1hm2采苗圃可供10hm2夏薯用苗。  3采用高剪苗定植  高剪苗可减轻薯苗甘薯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等;另外,剪苗栽插后发根返苗快,新生根容易发育成块根,因此说剪苗比拔苗好。  合理密植,甘薯栽插时要尽量做到垄距一致、苗质一致、株距一致。如果春栽,当地温达到17~18℃时,黄淮薯区谷雨后,即可栽插。春地土质肥沃,栽稀一点,一般要求垄宽80cm,株距27cm,栽植45000~52500株/hm2;如果

5、夏栽,最好在夏至前栽插,栽密一点,一般按垄宽80cm,株距21cm,栽植60000株/hm2左右[3-4]。低洼涝渍地块,做高、窄垄,以利于排水透气;地势高、易干旱的地块,应该做低、宽垄,以利于保墒。垄的方向最好是南北向,使垄双面均能受光,有利于甘薯的生长。4  一般皖北地区定植春薯的时间为5月1日前后,试验表明,4月28日定植比5月10日定植,块根膨大期延长7d,增产10%左右,且薯块整齐,鲜薯质量高[5-6]。  4田间管理  科学施肥,甘薯是需肥性很强的作物。产鲜薯52.5~75.0t/hm2的田块,每生产1000kg的

6、甘薯要从土壤中吸收3.5kg的氮(N)、1.8kg的磷(P2O5)、5.5kg左右的钾(K2O),氮、磷、钾的比例为2∶1∶3。喷施植物生长剂以控上促下,一般7月初雨季来临前第1次喷施多效唑或缩节胺等植物生长抑制剂,以后每隔10~15d喷1次,连喷3~4次。每次用多效唑750~1500g/hm2或缩节胺105~225g/hm2,对水750~1125kg/hm2均匀喷洒[7-8]。  5适时收获  甘薯的块根是无性营养体,没有明显的成熟标准和收获期。甘薯一般是在气温下降到15℃开始收获,在寒露前后收获完毕[9-10]。  6参考

7、文献  [1]李志林,陈霞,王强,等.延安市甘薯单产偏低的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6):123-124.  [2]邢凤武,范泽民.阜徐薯6号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73.  [3]邢凤武,王平修,蒋晓璐.甘薯品种商薯19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5(7):57-58.  [4]林子龙,杨立明,郭其茂,等.甘薯新品种‘龙薯13号’4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5,30(5):464-468.  [5]沈掌雷,唐兴国,赖小芳,等.脱毒甘薯浙

8、薯13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5(9):218-219.  [6]王征.无公害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5(22):13-14.  [7]谢文林.甘薯新品种金薯2号试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6(1):36-3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