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影响

防治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影响

ID:31379181

大小:10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防治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影响_第1页
防治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影响_第2页
防治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影响_第3页
防治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影响_第4页
防治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防治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防治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影响  [摘要]白背飞虱是危害水稻的迁飞性害虫,也是SRBSDV的寄主。该病害具有突发性、暴发性强、为害损失大等特点,防治困难,病害由白背飞虱带毒传播,选择吡虫啉60%悬浮种衣剂、丁硫克百威200g/L乳油开展药剂拌种控制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试验研究,对于指导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白背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4-0092-0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RBSDV),

2、具有突发性、暴发性强、为害损失大等特点,防治困难,病害由白背飞虱带毒传播。广东省龙川县常年4月上旬水稻白背飞虱开始迁入,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为迁入高峰期,为害盛期在6月中下旬,历年发生程度在4级以上,第三代白背飞虱为主害代,白背飞虱迁入期正是水稻秧田期和分蘖初期,也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侵染高峰期。水稻播种后,如果能有效地控制白背飞虱,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扩展和蔓延。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20%丁硫克百威乳油,苏州富美实植物

3、保护有限公司生产。5  1.2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栽培及田间管理与周边农田基本一致。选择历年水稻白背飞虱发生严重和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严重的稻区作为试验地。  1.3试验设计  1.3.1A试验  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与20%丁硫克百威乳油,采取同田试验,按每kg稻种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5mL、20mL、30mL拌种处理;每kg稻种用20%丁硫克百威20mL、30mL拌种处理,设清水作对照,本试验不设重复,全部旱育秧,水稻品种为宜香3003。  1.3.2B试验  选择

4、丰稔镇十二排村、黄岭村、莲东村、排东村、四都镇福光村等5个村进行多点试验,每kg稻种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5mL、20mL、30mL拌种,喷15mL清水作对照。  1.3.3试验面积  A试验秧田每处理面积8m2,播稻种80g(约50g干稻种),大田期每处理栽插面积200m2。B试验秧田每处理面积80m2,大田每处理栽插面积667m2以上。  每处理用400粒稻种播种,另外增加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mL拌1kg种子,观察是否发生药害,播种后10d调查出苗率。  1.4施药方法5  种子浸泡催芽到

5、破胸露白后滤干水,按每kg种子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5mL、20mL、30mL,20%丁硫克百威浮油20mL、30mL,清水15mL拌种处理,要求拌种均匀,待种子吸干药液后播种。  将拌好药剂的种子均匀撒于厢面,盖上0.5―1cm细土,确保不见稻谷,每667m2用旱育秧除草剂60%丁草胺乳油100mL对水60kg喷撒厢面,防治秧田杂草,然后盖农膜,秧苗三叶期后揭膜,按常规管理,整个秧田期不防治病虫害。  A试验4月25日播种,B试验4月26―30日播种。  1.5调查时间、次数和方法  1.5.1调

6、查时间和次数  A试验从秧苗三叶期开始至第四代白背飞虱为害结束,每7d调查一次,调查白背飞虱虫口基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移栽前3d、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各调查一次。B试验在秧田期秧苗移栽前3d和第三代白背飞虱为害末期各调查一次,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调查时间和次数同A试验。  1.5.2调查方法  采取五点取样调查白背飞虱,每点调查100株,记载成虫、若虫数及产卵痕,计算百株虫数及产卵痕数;大田期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处理调查20个点,每点调查2丛,共调查40丛,调查虫口数,计算百丛虫量。在秧田期调查南

7、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采取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00株,计算病株率,大田期采取平行10点取样,每点调查50丛,计算病丛率。播种后10d,调查各处理出苗数,计算出苗率。  1.5.3药效计算方法  2结果与分析5  2.1A试验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种处理能有较地控制白背飞虱为害,防治效果在100%;20%丁硫克百威乳油2种处理对白背飞虱的控制效果在82.76%以上。  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种处理能有效控制第三代白背飞虱,对第四代白背飞虱控制效果逐渐下降,而20%丁硫克百威乳油2种

8、处理对第三代白背飞虱防效差,不能控制其为害,对第四代白背飞虱的防治没有效果。  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种处理在2011年水稻白背飞虱迁入期推迟的情况下,药剂拌种能有效地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和为害,而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效果较差,不能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为害。  2.2B试验防治效果  60%吡虫啉种衣剂经多点试验,秧田期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达到100%,对第二代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在85%以上,控虫效果明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