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与思维共舞,人文同真情

个性与思维共舞,人文同真情

ID:31387962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个性与思维共舞,人文同真情_第1页
个性与思维共舞,人文同真情_第2页
个性与思维共舞,人文同真情_第3页
个性与思维共舞,人文同真情_第4页
个性与思维共舞,人文同真情_第5页
资源描述:

《个性与思维共舞,人文同真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个性与思维共舞,人文同真情  摘要:作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某些怪现象,那就是为了追求创新而创新,本文着重对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阐述了自己不成熟的见解,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215-02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某些怪异的现象,那就是为了作文的创新而创新。对于创新,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时时、处处、人人都可以创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作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因素和条件

2、,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言文字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赋予了教育以新的历史使命。学生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者,还是应用者和创造者。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生活中寻找“创新”的真谛  众所周知,人类的一切创造发明都是来源于生活。如鲁班发明锯子是从茅草的原型受到启发;瓦特的蒸汽机是从茶壶的沸气冲盖得到启示。这些例子举不胜举。作文教学也应该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谈到生活和作文的关系时曾说:“5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3、。”叶老的话十分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指明了作文内容来源于生活,只有不断从生活中汲取材料,作文才有生命力。  “唯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处处是文章,处处有创新。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疏通源头,提取“活水”,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第斯多惠说:“科学的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地掌握他们。”作文教学中,也应如此。只有触及了学生的情感涟漪,叩开了学生的心扉,点燃了学生灵感的火焰,才能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创新。让他们明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并不难,只是用自己的笔对真实生活的再创造,写眼见之物、耳听之事、心中之梦,抒自然之情。这样方为作文创新之

4、基。  二、在兴趣中孕育“创新”的种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学生作文的创新精神的体现有许多来源于浓厚的兴趣。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告诉我们,你没有让学生产生兴趣,学生没有求知欲望,即使教师苦心经营“创新”,而学生却无所适从,更不知“新”从何来。正如“你可以把一匹马拉到河边,你却不能强迫它喝水”一样,创新应是孩子们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出的成果,而不是说教师想学生创新就会创新,如果没有他们的主动参与,创新从何谈起?因此,作文教学要十分重

5、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以此为创新的前提,创新能力的胚胎也就如蓓蕾孕育。  三、在模仿中激发“创新”的动力5  这种做法就是在对旧知识的模仿中,多起点、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在对旧知识的“迁移和“拓宽”引申过程中使学生有新发现、新见解、新质疑、新设想,启动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解应用这一规律,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仿与创的关系。仿是学习表达的手段,创是表达训练的目的,仿是为了更好的创。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新欲望就表明,这是一条普遍

6、规律。  2、儿童对例文的模仿运用能力是作文素质的基本标志,也是学生个性发展基础之一。没有个性,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无从谈起。学生在习作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作文,甚至创造作文。  四、在评价中发现“创新”的内涵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批改习作是作文教学重要的一步,又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又一途径。传统作文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指导,而忽视了批改这一环节。在作文评价这一环节中,学生很可能突发奇想、产生灵感、顿悟,相信会在原来平淡的文章中改出个端倪来。  1、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

7、论,使学生突破常规的禁锢,积极、独立地探索问题。学生摒弃了单向线性的狭隘思路,就可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5  2、进行二次修改。经集体评改和自我评改后誊到作文本上的学生作文,教师一般只批不改,或以问代批,让学生受到启发后,再次进行修改,收到点石成金之效。  五、在想象中拓宽“创新”的途径  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更是作文的重要内容。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是模仿到创新的阶梯。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

8、的源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悬念”问题,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