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简驭繁 凸显本质

以简驭繁 凸显本质

ID:31389812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以简驭繁 凸显本质_第1页
以简驭繁 凸显本质_第2页
以简驭繁 凸显本质_第3页
以简驭繁 凸显本质_第4页
以简驭繁 凸显本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简驭繁 凸显本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简驭繁凸显本质  【缘起】  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听过两节课――《什么是周长》和《什么是面积》,虽说两节课间隔一个学期,却因同一个老师执教,有着同样的遗憾而记忆深刻。老师准备了精彩的Flash课件、丰富的学具,引导学生感知、操作、游戏……可正由于想呈现的东西太多了,学生表面上学得开心,可是一节课结束,对于“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仍迷迷糊糊。课堂明明很热闹,学生也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当以更加理性的态度观照概念教学,发现当前数学概念教学的成本偏高,华而不实。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概念教学一定要这么冗繁吗?如何让概念教学从简约走向深刻?  【思

2、考】  “概念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数学知识的核心。正确地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和保障,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完整的、清晰的、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生学得困扰、无趣。  简约,既是一种教学智慧,又是一种教学理念。“简”,出之于“繁”而胜于“繁”5。那么,我们在概念教学中能不能像倪燕老师那样做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几句激励的评价,花点心思创设情境,花点时间精心设计,就让孩子学得不亦乐乎呢?如何做到简约而又深刻?笔者以教学《什么是周长》和《什么是面积》为例,浅淡体会。  一、精选素材,简洁教学情境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但是,当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本质,而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那么创设的情境就会“喧宾夺主”,达不到情境教学的实效性。简洁教学情境并不是简单,而是要有内涵、有深度,也就是一针见血地击中要害,马上生成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素材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这种氛围中去奔放、去创造。特别是概念教学的情境更应简洁明了,精选素材,巧妙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快速过渡到新知探究,做到既简约又有效。  如,在教学《什么是周长》一课时,我借助教材内容,精选“小蚂蚁爬树叶”

4、作为素材:“蚂蚁家族正在举行运动会,你看,这些小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接着课件出示小蚂蚁围绕树叶爬了一周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蚂蚁在树叶上做了什么?在引出“边线”后,进行追问:“小蚂蚁从哪里出发又回到哪里,我们才称为一周?”“你能指一指吗?”一连串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在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又回到起点才能称为一周,加深对“周长”的感知,为理解“周长”这一概念找了一个最近的感知点。简洁的教学情境,摒弃外表华丽,直扣学生心弦。  二、削枝强干,简缩课堂活动5  如今的数学课堂为了追求精彩

5、、新奇,大多变成结构复杂、程序繁冗的活动过程,教学时间浪费了,数学本质流失了。因此,智慧的老师要学会删繁就简,留取最重要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起初,在设计《什么是周长》一课时,我也采用了活动化的教学设计。教学时,由于学生的兴奋点都集中在精彩的故事、多样的测量学具、有趣的游戏等,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纷繁杂乱,教学目标没有达到。反思后发现,在设计活动时只图活动的数量和形式,于是进行了削枝强干:(1)故事引入。(2)探究新知。通过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等具体的活动进一步感知“周长”的概念。(3)动手操作。让学生先交流汇报测量不规则物体――树叶的方法,发现可以通过“化曲为直”

6、进行测量,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接着让学生思考测量规则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方法,发现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两个操作活动,让学生先思考方法,在优化方法后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操作。  简缩后的操作活动有“形”有“质”,活动目的明确,学生体验充分,又渗透数学的思考,简约却又充实,没有“挖空心思的情境”,没有“形同虚设的探究”,也没有“牵强附会的练习”,而是在学生的数学思维上做文章,回归到数学本真的理性上,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效并且高效的。  三、淡墨无痕,简练教学语言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

7、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这时候的脑力劳动效率。”严谨精练是数学概念的本色,因此,教师在教学概念时要反复推敲,长期打磨,做到简练深刻:问题语言导向明确、过渡语言自然流畅、评价语言扼要坦诚……5  在教学《什么是周长》一课时,我很注重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学生测量树叶结束后进行汇报,第一位学生说:“我们测量后发现树叶的周长大约为18厘米。”我趁机引导:“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他刚才用到了‘大约’这个词,因为我们测量过程中会存在误差,他这样表达很严谨。”一语中的,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规范性,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思维态度也会趋于严谨。  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