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ID:3139838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_第1页
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_第2页
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_第3页
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课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日常教学,也是一种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引导教材,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只要在基础阶段打牢基础,才能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少走弯路。然而,纵观我们当前的政治教学,大多还是延续了过去“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对于枯燥、难以理解的概念都是通过反复记忆的方式加以掌握,教师疲于应付,学生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做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是我们当前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思想品德课教学总让学生有一种“干巴巴说教”的感觉。为什么一门针对性这么强的课程却让学生

2、认为是“说教”呢?原因就在于部分教师上课时仍沿袭那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这种照本宣科或漫无边际胡扯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为了改变教师“说教”,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来说,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来说服自己。因此,每上完一单元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写篇小论文。在指导学生写小论文时,主要是抓“近、深”两字。所谓“近”,指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分析自己身边的事物、问题,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撰写出较有新意的小论文。由于要求写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事情,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这样,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

3、思路,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所谓“深”4,则是指引导学生对所述问题的分析要有一定的深度。由于学生受主观因素的限制,往往对问题的分析容易泛泛而谈,缺乏一定的深度。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仔细推敲,努力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既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使其积极思维,又能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提高其写的技巧。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多年以来,我们习惯于把“是否听话”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这样一个绝对服从家长和老师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但是,这样的“好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班级工作只能循规蹈矩,习惯于在

4、条条框框下生活和学习,谈不上创新。所以,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把学生优秀与否的评价标准确立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以此来引导社会评价,这样才会在整个社会形成新的教学质量观、效益观和人才评价标准,从而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引导到主动学习上来,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课堂教学角度来讲,教师要由教学的“操纵者”向“组织者”转变,这是树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前提。只有认同学生不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和参与者,更是学习活动的创造者,才能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做到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还学生以独立思维的能力。课堂上要留给学

5、生足够的思考、交流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做到敢说、敢问、敢辩,抓住学生带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从而形成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和谐发展的氛围。  三、课堂要有新意4  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提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明真正的学问是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之所以让人感觉枯燥乏味,与有的初中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只是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思路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实,初中思想政治课本身除了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以外,大多数知识都是可以和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

6、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从中可以看出,理论联系实践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也许有的教师会反问,他在讲课过程中也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每堂课也都注意讲解范例,但是课堂气氛并没有多少好转,这是为什么?这就涉及另一个问题,即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有新意。比如,讲《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关系》时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列举英雄事迹、好人好事,这样时间一长反而会遭到同学们的反感。教师可以就近举学生们身边的小例子。比如,值日生打扫卫生,可以具体到某个学生,讲解假如这天该同学不打扫卫生,那么学生们就要在又脏又乱的条件下上课。而正是因为该学生“个人”认真地打扫了教室,才使

7、得班级这个“集体”有了干净的环境上课,所以整个“班集体”应该为该学生辛勤劳动鼓掌致谢。反过来,再反问该学生,在听完同学们的鼓掌后是否因为自己的劳动得到了班集体的认可而内心里感觉到了尊重和满足。这样通过学生们身边的小事情就可以讲解“个人的贡献和付出可以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一个价值观的道理。  四、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出发4  首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选择教法。在讲授《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时,为了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是公民的一种神圣权利,也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学生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可采用自由讨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

8、:(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目的、意义;(2)同违法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